1、工智助力中国经济马克珀迪、 邱静、 陈笑冰长4101316全新生产要素崭露头角三种途径, 引领增长三大维度, 创造价值前进之道人工智能: 助力中国经济增长2目录全球范围内, 就助推经济进步而言, 单纯扩大资本投入和劳动队伍规模的效果一直在减弱。 对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来说, 仅凭两种传统生产驱动因素, 已无力维持过去数十年来稳定发展的繁荣状态。中国的情形亦是如此。 经济增幅放缓, 劳动力短缺和资本收缩颠覆了旧有增长模式, 生产率的改善也后劲不足。但我们无需对长期预测持悲观态度。 随着近期多项变革性技术的聚合, 各经济体正在步入一个崭新时代人工智能 (AI) 有望克服资本和劳动力等实体限制, 开创新
2、的价值与增长源泉。事实上, 埃森哲近期的分析表明: 到2035年, 人工智能有潜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上升1.6个百分点。中国的决策者们正与这一宝贵机遇同行。 自2014年起, 政府陆续启动了一系列国家经济振兴计划, 其中包括 “十三五规划” 、 “中国制造2025”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 以及 “ 互联网+ 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等。 人工智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先级地位已不言而喻其目标是截至2018年, 打造 “千亿级”规模的人工智能市场。1 为了成功推进这一议程, 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领导者必须积极准备, 并用实际行动构建人工智能广泛普及的未来。 在该过程中, 政商领袖们不应
3、只将人工智能视为另一种生产力强化器; 而是务必清醒地认识到, 人工智能可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 仅靠增加资本和劳动力, 中国已无法复制过往的高速经济增长。 然而, 令人欣喜的是, 作为一项正在崛起的全新生产要素, 人工智能有望变革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工智能: 助力中国经济增长3全新生产要素崭露头角过去十年,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一直呈下滑态势 (参见图1) ; 以往推动经济扩张的要素正明显失去动力。 同时, 经济效率的提升速度也在不断走低。三十年间, 通过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大量资本投入, 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而今,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成熟, 这种做法已不再奏效。 作为过去三
4、十年的经济引擎, 固定资产投资如今面临产能过剩、 企业高负债和房地产过度投资的严重困扰。 同时, 适龄工作人口的增长也在迅速放慢 (参见图2和图3) 。经济放缓也凸显了中国的另一薄弱环节生产率低下。 我们此前的研究表明, 尽管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的生产率提升令人瞩目, 但其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而且在近期, 这种增长势头已显著弱化 (参见图4) 。图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状况 (万亿人民币,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已逐步趋缓。资料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2000002468101214161020304050607080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1 2002 2003 20
5、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2012 2013 2014 2015 2016人工智能: 助力中国经济增长4工作适龄人口增长率2000750-1.5-1.0-0.50.00.51.01.52.02.58008509009501000105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图3. 中国工作适龄人口数, 2000-2035年 (百万人, %)可供填补空缺岗位的人口正在减少。资料来源: 牛津经济研究院图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 2000-2015年 ()“全要素生产率”(TFP) 是用以评价某一经济体对现有资本和劳动力利用效率的
6、关键指标。 数据显示, 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已大幅放缓。资料来源: 美国经济咨商局, 经济数据总库200001234567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图2.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 2000-2016年 (万亿人民币, %)中国国内的资产投资增长已放缓。资料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2000005101520253010203040506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2012 2013 2014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