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互联网埃森哲 “十四五” 洞察系列决胜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战场近年来, 全球化大图景变得日益扑朔迷离, 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固有矛盾,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明确指出, 要 “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 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 更高附加值、 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 “实施 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 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同时具备产业生态整合、 产业服务优化、 产业链数据沉淀、 以及产业链资源匹配和决策优化特点的产业互联网模式再一次引发了热烈讨论。 当前, 各
2、级政府、 实业龙头企业和互联网巨头都将产业互联网建设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和探索工作。物产中大协同海宁市政府打造海宁经编产业园, 在海宁中国经编产业四大集中地之一, 探索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集成服务与产业赋能平台模式, 打造集流量、 数据、 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互联网模式, 解决区域中小企业在融资、 采购、 物流、 仓储、 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痛点, 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率以及中小生产企业的活力 。1新昌县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以轴承行业为试点, 搭建 “轴承云” 平台, 推动数据上云、 问题在线分析解决。 该平台接入上千家中小轴承企业两万余台设备, 赋能平均设备有效产出
3、率提高20%, 综合成本下降12%, 利润率从4%增长到7%, 初步形成了 “企业数字化制造、 行业平台化服务” 的数字化转型 “新昌样板” , 并荣获工信部 “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称号 。22 产业互联网: 决胜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战场产业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在实体经济和产业服务领域的延伸和必然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商业层面重点对需求端进行了改造, 以淘宝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对商业企业的渗透主要停留在销售渠道、 支付手段等交易层面上, 但对商业企业后端供应端几乎没有太多影响和渗透。 而产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在这个层面的延伸, 其战略定位从消费端 (C端)延伸至企业端 (B
4、端) , 借力大数据、 云计算、 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 使产业链上各企业、 各环节实现数字化, 每家企业都将变成信息驱动型企业, 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互联, 重塑企业自身和整条产业链, 从而提升产业链效率。产业互联网的建设离不开工业互联网基础,工业互联网通过对研发、 生产、 交易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相互连通和新技术应用, 从而达到优化流程、 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的目的, 实现流程环节数据的积累。 传统制造企业利用多年来扎根于行业所拥有的积累和洞察, 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对内进行全面改善, 如海尔孵化出的海尔卡奥斯3、徐工集团孵化出来的徐工信息4 等。 近年来, 互联网巨头们依托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
5、的强大技术能力, 积极向工业领域拓展。 比如阿里云构建supET平台, 分别在重庆、 广东发布飞象、 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 进一步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5 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则是, 前者站在整个产业链视角, 充分运用沉淀的产业数据, 进行痛点分析和资源匹配, 向全产业提供普惠式的综合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补齐产业链短板、 实现资源重分配, 为整个产业带来真正的深层次变革,更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现代化。目前, 互联网巨头和传统行业龙头正在加速布局, 昭示着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巨头利用消费互联网的既有优势, 抢滩产业互联网。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消
6、费互联网市场占据渠道、 资本、 技术等优势, 依托云计算、 IT基础架构等能力, 迅速搭建起产业互联网体系, 并入股多家战略地位突出的企业端 (B端)服务企业, 加速产业生态构建与发展。 传统行业龙头依托产业链布局与行业洞察, 积极探索产业互联网实践。 如宝武集团整合大宗商品电子商务资源, 打造欧冶云商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6 国电集团将整个集团的煤炭集采服务平台对全行业开放,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电力煤炭O2O交易平台,优化煤炭产业链生态体系。7可以说, 消费互联网通过商业渗透挖掘需求,工业互联网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产业互联网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最终解决产业链上整体的供需匹配问题。3 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