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二二二二年年七七月月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报告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报告(2019 年)年)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二二二二年年七七月月前言2019 年,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的支持下,依托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按照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部署,面向自然资源部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我部持续推进卫星观测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建设, 推动卫星遥感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支撑构建现代化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监管体系,卫星影像获取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自然资
2、源部主体业务、开展省级卫星应用等方面成效显著,卫星应用规模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卫星观测体系持续完善卫星观测体系持续完善。 成功发射 5 米光学业务卫星和高分七号两颗陆地遥感卫星, 形成高光谱业务和亚米级立体卫星遥感观测能力, 高光谱数据整体获取能力提升 50%, 立体观测能力实现从 1:5 万到 1:1 万的跨越。海洋一号 C 卫星、海洋二号 B 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三颗卫星正式交付投入业务化运行, 海洋观测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业务和科研相结合的卫星骨干网。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 省级卫星中心由 2018 年的 9 个增加
3、到 2019 年的 31 个,实现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全覆盖,部支撑省级卫星应用从单一数据服务向数据、产品、软件、技术等全方位服务转变,部省之间从单向数据连接到人员、机构、技术、培训联动,举办首届自然资源部省、市(县)级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培训班和片区培训班,参训人员超过 450 人。江苏、湖南贯通部-省-市-县(乡)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实现省内卫星数据链路、技术支撑和应用服务三贯通。卫星遥感应用成效显著。卫星遥感应用成效显著。一是一是在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极地战略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撑;二是二是持续推进遥感技术融入自然
4、资源管理主责主业,开展了 15 项主体业务应用,服务部13 个业务司局;三是三是实施钢铁、煤炭和船舶去产能、全国“大棚房” 遥感监测等专项遥感监测, 服务自然资源专项调查、 监测、督察和执法;四是四是省级卫星应用呈现燎原之势,自然资源主责主业应用与省级特色应用多点开花, 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卫星遥感应用科技创新实现较大突破。卫星遥感应用科技创新实现较大突破。资源一号 02C 业务卫星工程及国土资源应用、 数字中国自然资源卫星立体遥感测绘技术获 2019 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星载 SAR 无控高精度处理关键技术获
5、 2019 年度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西沙群岛典型岛礁立体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获 2018 年度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 雪龙船船载遥感移动接收处理及航线保障服务系统获2019年中国海洋工程科技二等奖。卫星卫星遥感应用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遥感应用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法海洋卫星合作从工程建设领域进入到数据处理、定标检验、业务和科研应用技术交流领域; 积极承办澳大利亚堪培拉地球观测组织全会中国地球观测成果展览;持续推动与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皇家荷兰气象研究协会等多边/双边合作,深入开展数据共享、数据接收与处理、应用合作研究。为使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卫星运行及数据应用情况, 自然
6、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组织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会同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等部卫星应用单位以及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 21 个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编制了 自然资源部卫星遥感应用报告 (2019 年) 。报告从卫星工程建设、卫星在轨运行与数据服务、省级卫星中心建设、卫星遥感应用、科技创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