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4)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2015 年 6 月序言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从萌生到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挥核心作用,历经 30 多年的发展。 从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农村改革序幕,农产品流通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到 1984 年开始,广州、西安、武汉等城市着手改革“菜篮子”产品的统购派购、统一包销和低价分配供应体制,率先放开水产品和蔬菜的价格与经营,山东寿光、北京新发地等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建设;到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在政策引导和需求拉动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进入二十一世纪
2、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宏观规划、微观管理、硬件设施等方面均有了较大进步。 随着新兴流通方式的快速发展,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枢纽的多元化农产品流通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批发市场的出现,使农民作为流通主体的主流参与到整个市场中来,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让市民从“有什么吃什么”、“冬天吃爱国菜”,到现在“想吃什么吃什么”,丰富了消费者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都是以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形成的成就。 但在发展的同时,1还存在市场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交易秩序尚需规范、信息服务有待完善、管理体制不顺、公益性市场建设薄弱、法律法规缺失等
3、问题。为更好地总结和借鉴发展经验,推动我国批发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我司与北京工商大学联合开展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战略的研究,课题组先后走访调研北京、海南、湖南、河南、河北、湖北、山东、广东、江苏等省(市)的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搜集和研究东亚、欧美以及中国台湾等地的农产品市场建设文献,在广泛征求意见、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在全面剖析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农产品批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充分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提出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对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指导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本报告由北京工商大学徐振宇副教授执笔,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安玉发教授、洪涛教授、庞毅教授的指导以及梁鹏副教授的协助,感谢他们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2015 年 6 月2目录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2(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机遇向好2(二)市场总量保持稳定且结构有所改良4(三)流通载体的硬件水平不断提高8(四)流通主体的营销能力有所提升9(五)基于批发市场的新兴交易模式大量涌现11(六)批发市场的基本功能得以发挥17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9(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9(二)出现如上问题的主要原因25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30(一)法规先行:以
5、法律和规划为基础的法治化营商环境30(二)体制保障: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系32(三)政策倾斜: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全方位扶持34(四)微观组织:专业化农户主导的“合作运销”37(五)硬件基础:与功能相匹配的完善的基础设施39(六)决策依据:按需提供的信息监测预警体系391四、促进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40(一)尽快出台、修订相关法律、规划与标准40(二)全面强化对产地市场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41(三)全面落实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42(四)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强化公益性42(五)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43(六)高度重视农户和经纪人营销能力的培育45(七)分品种有序推进新
6、兴交易方式试点与推广462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4)作为改革开放和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从农贸市场与集贸市场起步,经历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1984 年的自发形成阶段、1985 年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 90 年代中期的超高速增长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的整改规范发展阶段和进入 21 世纪以来的由数量扩张转为以质量提升为主的阶段,经历了数量上从无到有、规模上从小到大、市场功能上逐步提升的持续快速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流日益畅通,商流日益高效化,物流逐渐合理化,资金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