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中国百货零售业转型报告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 2020 年 10 月 目录 一、 百货业发展概况. 1 二、 挑战与机遇并存. 2 (一) 数字化程度浅,深度融合有待加强 . 2 (二) 商品能力偏弱,掣肘百货升级发展 . 2 (三) 线下体验不够,影响线下消费回流 . 3 (四) 百货业韧性强,调整升级空间巨大 . 3 三、 多措并举,转型突破 . 3 (一) 传统商场改造升级,焕发生机. 3 (二) 加速数字化布局,人货场全渠道 . 5 (三) 强化场景体验,抓线下回流商机 . 13 (四) 强化商品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 18 1 一、 百货业发展概况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 2019 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 6.5%、1.4%、3.2%和 1.5%(见图 1-1) ,百货店在几个主要业态中,增长率最低。 2017 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分业态的限额以上零售单位的商品零售额增长率,除超市业态以外,其余三个主要业态,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的增长率均有较大幅度下滑,其中百货店业态从 2017年的 6.7%下降到 2019 年的 1.4%,专业店从 9.1%下降到 3.2%,专卖店从 8%下降到 1.5%。 2020 年受疫情影响,1-6 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 3.8%,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分别
3、下降 23.6%、14.1%和 14.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整理 统计 2020 上半年百货业态为主的沪深 A 股 43 上市公司业绩,营收同比下降 44%,净利润同比下降 77%。一季度受损最为严重,营收同比下降 44%,净利润同比下降 109%,43 家百货企业总体净利润为负,56%企业亏损。但二季度明显改善,净利润同比降幅收窄至 23%。 不过,在营收和净利同比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上半年仍有 77%的企业是盈利的,并且情况正在好转。 7.3%6.8%6.5%3.8%6.7%3.2%1.4%-23.6%9.1%6.2%3.2%-14.1%8.0%1.8%1.5%-14
4、.4%28.0%25.4%19.5%14.3%-30%-20%-10%0%10%20%30%4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上半年图1-1 分业态增长率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实物商品网上零售2 表 1-1:2020 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百货业态为主的上市公司营收及净利润情况 时间 营收同比 净利润同比 盈利企业占比 2020Q1 -44% -23% 44% 2020Q2 -43% -109% 77% 数据来源:沪深 A 股上市公司年报 二、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 数字化程度浅,深度融合有待加强 受百货的经营模式局限,百货店的数字化从一开始就面临诸多障碍,例如,如何协调与品牌方的利益
5、关系、 打消品牌方顾虑; 品牌方使用的不同系统, 涉及不同系统平台的对接, 需要专业的 IT 团队;技术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等。 由于非直接经营商品的经营方式局限,大部分百货企业在“货”的数字化方面进展缓慢。类似银泰、天虹这样数字化较为先进的企业,都有几百人的技术团队作为支撑,是大多数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度。 线上线下融合,核心是数字化能力构建。基于数字化,全渠道是通路;不同渠道有时平行有时交叉,打通交叉点、实现业务整合的要靠数字化。内在的衔接远比表面的渠道形式复杂,主要体现在业务逻辑、技术接口、数据融合等方面,需要通过数字化完成这些任务。建立畅通的渠道,要靠强大的技术后台,以及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
6、实现融会贯通。 (二) 商品能力偏弱,掣肘百货升级发展 商品是零售企业经营能力的核心体现,无论何种渠道、何种方式,让顾客能持续买到好的商品,是一个零售商能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纵观业绩较好的百货店,如北京 SKP、汉光百货、杭州大厦等,核心都是商品力。但是,整体来看,我们大部分百货店的商品力较弱,商品同质化严重,直接体现是价格没有吸引力,综合因素包括形象定位、品类组合、经营管理方式、与品牌商互动关系、价格水平等,导致大多数百货店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 百货可以从硬件上升级, 可以增加体验元素,但核心还是商品是否有吸引力,商品经营能力不足,是百货转型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3 (三) 线下体验不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