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1月1曲道竞速 “食” 在中国: 2022年食杂业展望4191325362曲道竞速 “食” 在中国: 2022年食杂业展望纵观全球, 中国有着全球最有趣的食杂市场之一: 不仅体量巨大 (仅次于美国) ,发展迅猛, 且电商业务一骑绝尘。 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全渠道模式, 其他国家的食杂市场都能从中国源源不断地汲取灵感。过去20年间, 零售业创新的主战场逐渐向以中国为首的市场转移。 大量颠覆性技术与商业模式在中国食杂市场涌现, 速度之快, 频率之高, 令传统企业望尘莫及。数字巨头多年来主导零售创新, 迄今为止成败参半。 近年, 社区团购这一新兴模式涌现, 为生鲜价值链上下游带来了颠覆性变
2、革 (当然, 社区团购模式的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仍有待验证) 。中国市场不仅具有高度的竞争性, 也具有高度的特殊性。 中国消费者以中产阶级和中上层阶级为主, 城市按 “线级” 和 “群” 划分, 科技巨头纷纷进军传统零售业。 此外, 中国零售市场经营效率较低 (坪效处于全球落后水平) , 市场仍较为分散, 且以区域化发展为主。 上述因素的结合, 令中国食杂零售商在产生经济效益,提高利润率上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 近年来零售商采取了众多打法: 有些选择出售业务, 退出市场, 有些选择 “重仓” 技术投资, 部分选择重点打造核心零售能力。选择提高核心零售能力的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业绩增长。 他
3、们的策略, 就是牢记零售界的商业谚语 “零售就是细节” (Retail is detail) , 从全局视角审视自身业务。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重构销售网络; 重振价值主张; 在运营与商业模式中嵌入数据和分析技术; 依托旨在提升企业业绩的转型办公室, 建立系统性的合规文化; 挑选最适合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例如与数据公司合作) 等等。中国市场能否持续升温? 以 “流量为王” 的商业模式能否扭亏为盈? 答案仍有待揭晓。23曲道竞速 “食” 在中国: 2022年食杂业展望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 零售商需要持续提升与转型, 否则便会被市场抛在身后。 在
4、转变商业模式的过程中 , 零售商需要实现综合性的全渠道运营, 不断推动业态创新, 增加自有品牌, 并实现供应链自动化和轻资产运营。 此外, 在数字化平台与行业整合的助推下 , 企业可形成联盟生态, 携手共赢。放眼未来, 中国食杂零售商定能在曲折中前行, 找到一条可持续增长之路。 而短期来看,企业需要将关注点放回零售业的基本面。 对很多零售商而言, 这意味着通过部署控制塔,增加现金流, 重振价值主张(包括生鲜产品), 重构门店网络布局, 打造数据驱动的商业能力, 并调整企业的物流结构。本报告梳理了中国食杂零售业的现状, 并对重塑行业未来竞争态势的重点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Alex Sawaya 麦
5、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Dymfke Kuijpers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新加坡分公司34曲道竞速 “食” 在中国: 2022年食杂业展望中国食杂市场群雄四起, 赛道竞争异常激烈。 增加月活用户虽能提高企业估值, 但却有违短期利润增长。 AsiaVision/Getty Images本文由陈曦 (Cherry Chen) 、 顾轶宜(Claire Gu)、 Dymfke Kuijpers、 Joanna Mak和Alex Sawaya联合撰写, 代表麦肯锡零售咨询业务观点。第一章5曲道竞速 “食” 在中国: 2022年食杂业展望中国拥有独一无二的食杂市场: 消费者数字化程度
6、高, 早已适应无缝衔接的线上生态, 且一直享受着快速送货上门服务。 过去只有在城市才能买到的产品, 如今也已走入乡镇。 外卖服务诞生的初衷, 是为了能让赶时间的白领快速解决就餐问题, 但如今已在引领生鲜食品领域的创新。虽说市场已经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 但中国幅员辽阔, 且农业市场仍以个体农户为主, 分散程度较高,要想满足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绝非易事。 此外, 零售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缺乏品牌忠诚度。 若有优惠券和折扣, 或是可以提前送达, 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其他品牌的类似产品。在此背景下 , 国内零售商的中短期盈利之旅走得颇为坎坷。 在中国市场,月活用户 (MAU) 往往是企业估值的重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