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证券研究报告作者:行业评级:上次评级:行业报告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碳纤维系列报告碳纤维系列报告1大丝束原丝:大丝束原丝:强于大市强于大市维持2022年03月26日(评级)分析师 孙潇雅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80009竞争要素看成本,成本看大腈纶体系、耗量管控、单线产能竞争要素看成本,成本看大腈纶体系、耗量管控、单线产能行业深度研究摘要2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核心观点:核心观点:1、碳纤维下游需要多而分散,但展望未来,增速快、占比提升高、有前景的三个细分赛道分别系风电、碳碳复材和压力容器但展望未来,增速快、占比提升高、有前景的三个细分赛
2、道分别系风电、碳碳复材和压力容器。以2020年为例,全球需求10.7万吨,其中风电3.1万吨,占比29%; 碳碳复材0.5万吨,占比5%; 压力容器0.88万吨,占比8%。但这三个市场对产品参数和性能要求不同,其中风电对成本较为敏感,主流产品为T300-25K/50K(代表词,也可能是24k/49k),一方面产品技术壁垒不算高成本要求高,另一方面由于风电在碳纤维占比之高,几乎成为各家碳纤维企业必争之地。针对风电市场的碳纤维产能快速扩张,而短期产能增量上,原丝小于碳丝,原丝供不应求而短期产能增量上,原丝小于碳丝,原丝供不应求。因此,需求端,在风电碳纤维全产业链,我们更因此,需求端,在风电碳纤维全
3、产业链,我们更加关注原丝的投资机会。加关注原丝的投资机会。2、而供给端,原丝竞争要素、而供给端,原丝竞争要素-技术技术/工艺和成本工艺和成本:其中技术和工艺上,复盘海外大丝束龙头的成长路径,腈纶生产经验较为重要,欧洲蒙特、土耳其阿克萨以及美国卓尔泰克,均有一定的腈纶经验积淀。腈纶生产工艺与大丝束原丝较为接近,能够缩短技术突破时间,降低投产难度。成本上,同样复盘海外巨头,既有腈纶产能的溶剂回收体系可以提升原丝的溶剂回收效率,降低溶剂回收成本既有腈纶产能的溶剂回收体系可以提升原丝的溶剂回收效率,降低溶剂回收成本。此外,此外,原料耗量管控、单线原料耗量管控、单线产能优势以及设备国产化和自产的差距都构
4、成了较强的成本壁垒产能优势以及设备国产化和自产的差距都构成了较强的成本壁垒。需求端需求端从总量角度看,从总量角度看,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22.7万吨,CAGR16.2%。分下游看,分下游看,风电的占比最高,增速最快。2020年全球风电碳纤维需求量3.1万吨,预计到2025达到9.3万吨,CAGR25%。2020年全球风电碳纤维需求占比年全球风电碳纤维需求占比29%(第二名航空航天(第二名航空航天15%),到),到2025年预计风电需求年预计风电需求占比占比40%以上(第二名航空航天以上(第二名航空航天12%)。)。ZVkXjUdUrVvYrQoMtQaQdN7NmOnNnPtRfQ
5、oOoNjMmOuM8OmMyRMYrMrRuOsRoR摘要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风电需求高增的原因:风电需求高增的原因:1、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近期招标,陆上最大单机容量6MW,海上最大单机容量11MW。5MW风机对碳纤维需求增加,10MW90米以上的风机叶片均需要使用碳纤维。2、维斯塔斯专利今年7月到期,目前国内整机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明阳智能等均有碳纤维叶片应用。产品方面,产品方面,风电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故风机叶片的应用在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T300即可),会尽可能去降低碳纤维采购价格(通过大丝束产品24K/50K),因此,我们更看好风电下游对应的因此,我们更看好
6、风电下游对应的T300大丝束产品。大丝束产品。 供给端供给端短期供给:短期供给:风电对T300需求的高增刺激碳纤维厂商扩产,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国内碳纤维扩产计划超过25万吨。而目前原丝产能增速较慢,市场上万吨以上的独立原丝供应商仅有吉林碳谷。长期供给:长期供给:2023年下半年,上海石化、国泰大成、广东金辉等厂商陆续补齐原丝产能缺口,一体化程度提升,原丝供需趋于平衡,但独立原丝供应商如吉林碳谷,也可依托化纤集团的碳化产能转型自供。因此,我们更看好上游原丝环节的格局。 原丝工艺原丝工艺聚合环节:聚合环节: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稳定性强、速度慢;两步法产能弹性强、速度快。出于成本考虑,大丝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