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口燕窝发展报告进口燕窝发展报告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二一七年五月 进口燕窝发展报告 2 进口燕窝发展报告 进口燕窝发展报告 2011 年“血燕事件”发生后,我国的燕窝贸易几乎停滞状态。在我国和出口国官方燕窝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3 年 12 月 25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第 180 号公告宣布,准予符合进口马来西亚燕窝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马来西亚燕窝产品进口。一年后,质检总局第 121 号公告宣布,准予符合进口印度尼西亚燕窝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印度尼西亚燕窝产品进口。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个燕窝主产国获准出口中国,燕窝进口趋于正常化。 一、输华燕窝贸易的恢复一、
2、输华燕窝贸易的恢复 燕窝为雨燕科金丝燕及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穴。根据燕子筑巢地点进行分类,燕窝主要分为洞燕和屋燕。洞燕是筑在悬崖峭壁和天然洞穴上的燕窝,早期燕窝均为洞燕,但因其野外采摘难度大,还可能危及生命等原因,华人发明了为燕子繁殖而人工搭建的燕屋,模拟天然悬崖和洞穴的环境吸引燕子来筑巢,筑在燕屋的燕窝称为屋燕。燕窝的主要成分是由燕子喉部分泌出来的大量粘液逐渐凝结而成,但为了燕窝的劳固,燕子往往会在制作燕窝的过程中加入身上的羽毛。成年燕子为繁殖后代一年可以做三次窝,每个窝只住一次,等到小燕子能飞时,便会弃巢而去。燕子筑巢的时间约为 45 天,用 7 天的时间下蛋,15 天
3、孵蛋,初生的小燕子也要在 45 天至 50 天才会离巢。因此,前后时间最少需要110 天,采集燕窝一般都要等小燕子飞走后才会进行。由于刚采摘下来的燕窝都带着燕毛,所以被称为毛燕窝。为了方便食用,加工企业需要去除毛燕窝的燕粪、羽毛等杂质(工人用小镊子在日光灯下挑捡出燕窝中的羽毛),定型、风干后进行销售,这种需要再炖煮的干燕窝称为食用燕窝。 燕窝主要产自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其中以印尼的产量最大,马来西亚次之,我国消费的燕窝基本都靠进口。相传郑和下西洋时发现了燕窝,并将其带回献给了明成祖,自此燕窝成了华人割舍不掉的珍馐补品。燕窝产品在东南亚已形成较大产业链,基本由华人经营,主要消
4、费群体也集中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 2011 年 8 月,浙江省工商部门公布其开展的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结果,303批被抽查的进口血燕窝的亚硝酸盐含量全部不同程度超标,最高的亚硝酸盐含量高达 进口燕窝发展报告 3 11000mg/kg。随后国内各大媒体包括 CCTV 的新闻调查陆续进行了跟踪报道。工商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燕窝市场专项检查的通知,部署了流通环节燕窝市场专项检查,维护燕窝市场经营秩序。进口燕窝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后,AQSIQ 加强了进口燕窝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燕窝贸易几乎停滞。 为了恢复燕窝贸易,自 2012 年 4 月起,AQSIQ 分别与印度尼西亚农业部、马
5、来西亚农业部、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新加坡农粮兽医局签署了输入燕窝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卫生条件议定书。按议定书规定,AQSIQ 将对燕窝出口国的卫生控制体系进行评估,输华燕窝产品的加工企业须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根据中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进行注册,只有获得 CNCA 注册的加工企业才允许向中国出口燕窝产品。同时,AQSIQ2015 年第 138号公告规定自 2016年 1月 1日起,进口燕窝产品纳入到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管理。 自 2012 年中马燕窝议定书签署以来,CNCA 已派出 4 个检查组对燕窝最主要产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对 65 家燕窝
6、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注册评审,已批准注册了马来西亚 19 家、印度尼西亚 7 家、泰国 1 家共 27 家燕窝加工企业,与三国的主管部分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和监管机制,评审组的专业能力也获得国外同行的充分肯定。 在 AQSIQ 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燕窝产品的卫生控制体系评估和 CNCA 开展的进口燕窝境外燕窝加工企业注册工作的基础上,2013 年 12 月 25 日,AQSIQ第 180 号公告宣布,准予符合进口马来西亚燕窝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马来西亚燕窝产品进口。2014 年 11 月,AQSIQ 第 121 号公告宣布,准予符合进口印度尼西亚燕窝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