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电话: (0755) 28780808邮编: 免责声明本文档可能含有预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关未来的财务、运营、产品系列、新技术等信息。由于实践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测信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本文档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承诺,华为不对您在本文档基础上做出的任何行为承担责任。华为可能不经通知修改上述信息,恕不另行通知。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9。保留一切权利。非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手册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商标声明 , , 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商标或者注册商标,
2、在本手册中以及本手册描述的产品中,出现的其它商标,产品名称,服务名称以及公司名称,由其各自的所有人拥有。面向 5G 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能源白皮书 601面向 5G 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1随着 5G、大数据及 AI 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承载运营商5G网络及业务系统全面云化的 “底座” ,逐步从原来的集中式架构转变为云 - 边 - 端分布式数据中心架构,其重要性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CO 机房面临电力不足、空间不足、承重不足等诸多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实现全栈极简、全智能是基础设施演进的必由之路。摘要5G 的飞速发展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其“超高带宽”、“超低时延”、“全连接
3、覆盖”的网络能力,促使电信网络业务的不断丰富,由满足人的基本连接需求加速向垂直行业扩展。同时,伴随着 2B 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与运营商全面云化进程的推进,2C 大带宽低时延 AR、VR、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兴起,以及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断提升。2015 年 6 月 ITU 定义的 5G 未来移动应用包括以下三大领域: 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人的通信是移动通信需要优先满足的基础需求。未来 eMBB 将通过更高的带宽和更短的时延继续提升人类的视觉体验;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mMTC):针对万物互联的垂直行业,IoT 产业发展迅速,未来将出现大
4、量的移动通信传感器网络,对接入数量和能效有很高要求; 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uRLLC):针对特殊垂直行业,例如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智能电网等需要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业务需求。1、5G 业务趋势图 1:锂电和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曲线PHASE1 2018-2019Service: FWALatencyDL SpeedUL SpeedPHASE2 2020-2022Service: FWA/eMBB,PublicPHASE3 2022 Service: eMBB/uRLLC/start mMTCeMBBuRLLCmMTCDL 100MbpsUL 5Mbps500Mbps10Mbps20ms 5ms
5、1 Million/Km21Gbps50Mbps时延50MbpsToD2530 MbpsUltimate VReHealth 10msV2X35msAdvance VR20msFWA-IPTV70MbpsVR Live Events 100MbpsFWA5Mbps这篇白皮书是第五届全球 ICT 能效峰会的智慧结晶,感谢所有与会者的贡献。面向 5G 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面向 5G 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232.1核心网机房和内容承载机房 (IDC)2016 年底,3GPP 确定了 5G 网络架构。云化是 5G 核心网演进必由趋势。5G 核心网总体上分成两个部分:控制面(Core-CP)和用户面(Cor
6、e-UP)。未来业务要求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实现用户面分布式部署,满足业务极致的体验要求。VR、AR 业务极致体验需要时延低于 20ms,自动驾驶时延需要低于 10ms,算力将下沉到边缘。分层分级及海量的边缘数据中心的需求成为必然。伴随 5G、大数据及 AI 技术的发展,核心网机房和内容承载机房(IDC)从原来的集中式架构逐步转变为云 - 边 - 端分布式数据中心架构,边缘云与中心云能力长短互补,实现数据、应用、AI 算法、管理的协同,同时边缘云能敏捷快速接入中心云。中心云数据中心集约化程度更高:由于带宽、时延等数据传输瓶颈的突破,智能终端和物联网设备不再受限于设备本身的计算能力,而是可以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