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018 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 罗兰贝格汽车行业中心&亚琛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8 年年 8 月月 2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 2018 1. 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核心观点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核心观点 中国在 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中仍处于领先地位。尽管法国在技术层面位于前列,但中国在行业与市场层面仍保持领先(请参见图2)。 中国在汽车和电池生产上的预计增长量巨大,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 由于预计增长强劲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电池制造商将采取更多措施保证原材料供应,加大对价值链上游的投入。 领先电池制造商预计
2、将扩大主导优势,在与整车厂的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为降低对电池制造商的依赖,整车厂可以做出以下两种战略选择: 与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就基础产量达成协议,并以可迅速调节产量的内部生产作为补充。 帮助建立强劲的电池模块供应商网络,同时持续从市场上众多的电池制造商处进行采购。 2. 全球七大主要汽车国家电动汽车竞争格局概述全球七大主要汽车国家电动汽车竞争格局概述 在上一份报告发布之后,全球七大主要汽车国家的竞争格局略有变化(请参见图1、2)。中国保持总体领先地位;美国排名上升,与中国并列首位。日本在行业与市场两个层面上均有增长,超越德国,位居第三位。 法国在技术层面处于领先
3、地位法国在技术层面处于领先地位 法国在技术层面仍处于领先地位。法国整车厂提高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扩展了过去相对狭窄的产品线,但仍主要关注低成本、高性价比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德国整车厂的产品组合更加丰富,重点转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SUV,导致德国的技术指标得分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了第二位。随着近期大量计划电动车型的公布与推出,德国有望在未来的评估中提高技术指标的评分。 韩国整车厂近年来推出了越来越多高性价比的车型,并反映在了终端零售上,韩国的排名也由此逐渐上升(请参见图4),在技术层面上超过日本,位居第三。日本整车厂在现有的产品组合中增加了电池容量较大的新车型,插电式混合
4、动力汽车的产量占比有望加大。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续航里程较短、电动最高时速较低,其产量占比的增加将一定程度上拉低日本整体电动汽车的技术能力水平。而且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容量较低,大部分车型所配备的充电技术也较为基础。 美国整车厂重点关注中型纯电动汽车,在技术能力上略有提升,排名超过日本。尽管中型纯电动汽车花了很长时间才得到经销商的青睐,但美国整车厂中这一车型的产量在过去一年中显著提高。 政府对电动汽车研发的支持正在减少,部分国家的经费持续降低。政府研发项目已经接近尾声,目前也没有新的项目上马;即使有,规模也非常有限。这一变化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请参见图5)。法国的补贴占国内生
5、产总值的比例仍然最高,所以在技术层面仍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则有所下降,排名仅高于意大利。 3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 2018 就就“行业行业”指标而言,中国处于领先地位,韩国迎头赶上指标而言,中国处于领先地位,韩国迎头赶上 中国电动汽车与电池生产增长快、预期高,在行业层面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美国居于第二位,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实现了高达100%左右的增长。德国的增长率与美国持平,但总体而言,德国的电池生产较为欠缺,在行业层面上排名第五,落后于日本和韩国。日本排名第三,但韩国的电池生产占全球的份额高于日本(请参见图7)。 韩国整车厂车型大幅增加,增长率较高,汽车产量增长
6、了400%,在绝对产量上高于法国,但仍低于日本。意大利排名最末,预期产量并无显著提高。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有望保持总体领先地位,这主要是基于过去18个月中颁布的多项法律法规: 2018年4月2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暂行管理办法,随后公示的第一批白名单中,SK创新、三星SDI和LG化学参与投资生产的电池制造商上榜。 2017年2月2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