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2025)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翻译行业带来深刻影响。为引导翻译行业正确把握技术发展机遇,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立足行业前沿,秉承“技术赋能、人文守正”的理念,特制定 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参考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单位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以及国际翻译家联盟(FIT)发布的Position Paper on the Use of AI in Interpreting和
2、ISO 18587:2017Translation services Post-editing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 Requirements等文件,聚焦场景应用、能力升级、技术伦理、质量管控等四大维度,旨在解决人机协同中的三大核心矛盾:效率与质量的平衡、创新与风险的管控、技术应用与人文价值的协调,为翻译行业各方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人机协同的翻译实践新模式提供系统性指导。本指南为 2025 年版本,结合当前技术发展与行业需求制定。为确保其持续适用性,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将定期收集行业反馈,并在必要时发布修订版本。一、理念重构:从辅助工具到协同
3、伙伴一、理念重构:从辅助工具到协同伙伴随着技术迭代升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语义理解、文化映射、风格模仿、多模态生成等能力不断增强,推动翻译实践模式从“人主导-机辅助”向“人机双向赋能”演进。21.11.1 重新定义人机关系重新定义人机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从单向辅助工具演变为具备语义推理与文化适配能力的“数字译员”。翻译行业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拥抱技术,将其视为具备认知协作能力的“数字伙伴”,而非仅视为效率工具。1.21.2 重塑翻译实践价值重塑翻译实践价值翻译行业人员可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处理术语统一、风格标准化等信息密集型任务的优势,聚焦情感传递、文化适配、创意表达等更具主观性与人文价值的环节,
4、进一步凸显人的不可替代性。1.31.3 转变翻译实践模式转变翻译实践模式翻译行业人员可尝试翻译实践新模式:人类作策略层决策,确定翻译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执行层任务,进行译文生成、术语对齐、多模态转换、实时检索等操作;双方联合校验,控制译文质量。二、场景二、场景适配适配:全流程智能化:全流程智能化协同升级协同升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翻译行业,可应用于各场景、各领域翻译实践的各环节,覆盖译前预置、译中生成、译后优化等关键环节,推动在译者主导下构建“人机协同驱动”的智能化工作流程。2.12.1 译前准备定制化译前准备定制化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使用示例使用示例预设译文风格通过总结经济学人200 篇
5、文风特征,预设译文风格。提取文章术语通过智能对齐文档,自动构建术语库。2.22.2 译中产出智能化译中产出智能化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使用示例使用示例3多模态内容处理自动转写译配语音/图像内容。生成多种风格译文自动输出多种译文选项,供译者选择。2.32.3 译后优化便捷化译后优化便捷化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使用示例使用示例质量评估自动评估译文质量,标注译文错误。一致性检测自动检测译文中术语、风格是否一致。三、能力筑基:语言与文化核心能力深化三、能力筑基:语言与文化核心能力深化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行业人员要注重提升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持续更新专业知识、拓展
6、专业能力,借助智能技术实现素养跃升,从而在智能协同中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价值,保持人类主导地位。3.13.1 语言语言能力提升智能化能力提升智能化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使用示例使用示例咨询学习建议智能系统根据译者语言短板推荐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多模态训练通过语音识别、文字理解等多模态工具训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23.2 专业能力提升自动化专业能力提升自动化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使用示例使用示例获取专业知识自动根据不同领域提供相关专业知识。辅助分析文献自动分析学科文献关键信息。3.33.3 跨文化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持续强化能力持续强化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使用示例使用示例4文化敏感度训练模拟创建多文化交互环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