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en Source Technology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2025 年 5 月 前 言 本报告由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开源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并拥有相关版权。凡转载、引用、摘录或以其他方式利用本报告观点、内容、图表的,都应注明“引用来源: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1 编制工作组 编委会成员:聂丽琴、周继恩、刘震 编写组成员:胡达川、李寻、王硕、余冠宇、苗浩、董红亮、罗清顺、张俊霞、卞頔、徐丹、耿航航、许高峰、杨景瑞、赵
2、峰、冯晓文 统稿:李寻 参编单位: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以下单位为本次报告编制分析提供了行业信息及案例参考: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 感谢以上机构及人员对本报告编写的大力支持!2 目 录 一、研究背景.3 二、金融业开源
3、技术应用与发展总体情况.4(一)开源技术应用趋势.4(二)开源技术生态影响力.5(三)开源社区治理与合作.5(四)开源理念认知转变.6 三、重点金融业务场景开源技术应用效果.7(一)精准营销.8(二)实时交易.9(三)智能风控.11(四)客户经营.12(五)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4(六)运营维护.15 四、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挑战.16(一)开源软件版本收敛.16(二)对外开源机制建设.18(三)AI 资源管控.18(四)开源技术供应链安全.20 五、金融业开源技术发展展望.21(一)建立灵活的版本管理策略.21(二)关注托管平台风险防范.23(三)进一步加强生态融合共建.24(四)加强复合型人
4、才队伍建设.24(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25(六)以标准建设促开源机制完善.25 3 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 “十四五”规划提出明确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核心资源等政策部署,为开源技术提供了顶层制度保障;这一战略布局充分表明开源技术已成为驱动数字技术创新、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紧跟国家规划,加快部署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金融行业也积极布局开源工作。2021 年 10 月,人民银行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金融业稳妥推进开源生态建设与开源技术治理提供了政策引
5、导和基本遵循。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开源生态建设,依法合规分享开源技术应用经验,共享开源技术研究成果。”奠定了金融科技与开源生态深度融合的基础。自 意见 发布以来,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不断探索新的开源贡献方式,参与更广泛的开源社区建设;部分机构还积极探索建立内部的开源协同模式和外部开源贡献机制。2024 年,金融行业的开源实践进一步深入,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与产业界、高校、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密切合作,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创新,积极推动开源社区的共建与创新成果转化,逐步加大对开源生态的反哺力度,技术贡献和生态共建
6、日益深入。与意见发布初期相比,金融机构对开源生态的理解和参与度显著提升,金融科技领域的开源文化逐步得到增强。然而,由于各行业长期以来对开源技术特性存在一定误解,特别是金融机构持有更加保守审慎的态度与监管要求,目前金融业整体上在对外开源方面仍多处于观望学习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科技的创新步伐,也限制了其对开源生态的贡献。而鼓励金融机构4 积极、合规拥抱开源技术,正是打破这一困境、提升金融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金融科技作为开源生态的有机组成,与开源生态的融合发展既能充分释放金融科技在开源环境下的创新潜力,又能以金融领域的实践反哺开源生态,从而为我国开源体系的发展壮大提供持久动力。二、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