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动两轮车行业深度:供需合力拉动需求,品牌掘金中高端市场 Table_Industry 轻工制造 Table_ReportDate2025 年 05 月 10 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2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研究 轻工制造轻工制造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 看好看好 上次评级上次评级 看好看好 Table_Author 姜文镪 新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4120004 邮 箱: 骆峥 新消费行业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5020001 邮 箱: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 SECURITIES CO.,LTD 北 京 市 西 城 区 宣 武
2、门 西 大 街 甲127号 金 隅 大 厦B座 邮编:100031 电动两轮车行业深度:供需合力拉动需求,品电动两轮车行业深度:供需合力拉动需求,品牌掘金中高端市场牌掘金中高端市场 Table_ReportDate 2025 年 05 月 10 日 本期内容提要本期内容提要:Table_Summary 新国标叠加以旧换新推动供需合力,中高端市场具备潜力新国标叠加以旧换新推动供需合力,中高端市场具备潜力。自 2019 年来,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逐步进入成熟阶段,行业整体规模趋于稳定,市占率向头部集中。本报告旨在研究行业新稳态下投资机遇,总结看,我们认为除关注竞争格局优化外,另有三点重要趋势,一是
3、2025 年新国标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推动供需合力,激发短期需求,二是随着技术进步与消费者觉醒,供需共振有望打开中高端市场空间,为行业带来结构性增长机遇,三是海外市场渗透,2024 年我国电动两轮车出口创新高 414 亿元、2211万辆,空间可观,其中欧美市场稳步渗透,东南亚市场有望受益油改电。供给端:供给端:从产业视角看品牌来时从产业视角看品牌来时道道路,路,迈入精细化运营迈入精细化运营。我国电动两轮车企业可大致分为业内传统品牌(如雅迪、爱玛、台铃等)和新势力品牌(如九号、小牛、极核等)。我们基于产业视角,沿供应链自上而下拆解产品、渠道,理解品牌发展路径:(1)产品分析)产品分析:电动两轮车
4、大众市场相对稳定且认知成熟,单车 ASP 较稳定,单车盈利增厚主要依靠供应链等环节规模效应凸显而非品牌溢价;对比之下,中高端市场兴起,背后是智能化技术进步与消费者认知进阶的供需共振,品牌形象、科技创新均有助于提升单车 ASP 及盈利,潜力可观。(2)渠道分析)渠道分析:电动两轮车选购看重线下体验,行业渠道为王的竞争特征鲜明,跑马圈地是传统品牌早期核心策略,近年来龙头单店销量有所承压,或反映大众市场已基本完成渠道覆盖,我们预计未来行业终端网点数或将趋稳,竞争重心将聚焦提升网点质量,一是争夺销量,二是提升单店盈利,考验品牌方、经销商渠道精细化运营能力及产品、品牌形象综合竞争力。需求端:从消费视角看
5、品牌需求端:从消费视角看品牌前进方向前进方向,掘金中高端市场掘金中高端市场。我国电动两轮车消费呈现明显分化趋势,大众市场趋于稳定,质价比成为核心,商用场景乘即时配送东风,新国标下被动系统增配叠加主动功能升级共同推动替换,有望持续增长。中高端市场正在兴起,在智能技术加持之下,有望从基础日常通勤工具定位,升级为提供骑乘乐趣、彰显个性品味、具备社交属性电子产品。从产品对比看,中高端化需软、硬件双线并行,入门款对智能化要求不高,仍带有性价比考量,中阶对智能化深度应用提出较高要求,考验技术研发,高阶则具备一定专业性,以硬件提升为核心,软硬件融合升级作为配合。我们认为,品牌中高端市场策略或为“守正出奇”“
6、守正出奇”,传统头部品牌基于自身供应链、渠道等深厚积淀,有望从中高端入门款着手逐步建立市场认知,关注新品消费者接受度、品宣效果等方面,新势力品牌则具备先发优势与更偏年轻化定位,未来聚焦发展,关注边际趋势变化。政策催化:供需合力,龙头有望收获主要增量政策催化:供需合力,龙头有望收获主要增量。我们认为有别于之前政策单侧推动,2025 年由新国标和以旧换新政策共同开启的行业变革有望立足供需两端形成合力,有望呈现出政策搭台,需求唱戏政策搭台,需求唱戏特征,为行业景气度创造新增量。头部企业基于渠道、供应链、产品等多维度综合竞争优势,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3 有望收获增量主要部分,进一步提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