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制造业、汽车业和能源业转型2025年5月目录前言.3第一章 跨行业趋势.4第二章 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转型.9第三章 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出行.20第四章 赋能可持续发展:探秘中国的AI驱动能源革命.32结论.45前言漫步在上海最繁华的街道上,你或许会惊喜地发现,头顶树上传来鸟儿清脆的鸣叫,它们的歌声丝毫未被路上电动汽车几乎无声的嗡鸣所打断。在北京,空气污染达到危险水平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在广东,采购专家们寻找工厂来生产高质量的专业产品,然后运往世界各地。放眼全国,14亿人互联互通、轻松实现掌上购物、视频观看和销售管理。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数字创新、可持续发
2、展的迫切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制造业、汽车行业和能源行业。本报告将探讨影响这些关键行业的主要趋势、挑战和机遇。如今,有三股主要力量正在重塑这些行业:数字化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和高级分析)、可持续发展倡议(响应“双碳”目标)和服务整合(从生产转向全面解决方案)。然而,上述每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尤其是严重的人才短缺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就将面临450万智能制造工人的缺口,新能源行业更是对专业人才求贤若渴。尽管中国在关键领域的全球地位逐渐加强生产了占全球销量三分之二以上的电池,及占全球销量6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但是,汽车领域的价格战、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限
3、制,以及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也为这些增长势头带来了考验。成功应对这些转型和挑战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整合数字化能力、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解决人才缺口问题,并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企业,他们最终将在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产业格局中打造竞争优势。IEA中国汽车新闻4跨行业趋势1|浅析中国制造业、汽车业和能源业转型5在中国制造2025、“双碳”目标(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和2024年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等政策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的工业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市场力量(包括中产阶级需求增长、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正在加速推进这些变革,为这些相互关联行业中的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这些行业
4、变革正在重塑企业开展销售、与客户互动和优化运营的方式。企业必须在拥抱数字化转型、智能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同时,重新思考销售策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并提高运营效率,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下一节将探讨制造业、汽车业和能源业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变化,并借助数字化工具、数据驱动的洞察力和创新服务模式,来推动新的销售、改善客户互动并简化运营。2024年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3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2介绍01中国制造20251|浅析中国制造业、汽车业和能源业转型6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转型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人才短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质量控制和预测性维护系
5、统可将生产效率提高循环经济实践通过材料回收和再利用创造新的价值流大规模定制平台实现个性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预计到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其中半导体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将受到严重影响1除了车辆销售之外,智能联网车辆行业将产生基于数据的新收入来源电池回收和再利用创造可持续价值链将线上配置与线下体验中心相结合,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兴起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和国际市场拓展等领域,对技术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人工智能优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平衡发电、储能和消耗整合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的综合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能效解决方案的家庭能源管理服务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的高级技术研
6、究人员和跨学科专业人才极为抢手介绍制造业汽车业能源业011.中国北汽新能源,人才短缺|浅析中国制造业、汽车业和能源业转型7跨行业趋势各行各业都在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数字孪生)来优化生产、提高效率并助力预测性决策。其中,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测分析不仅大幅减少了停机时间,还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而物联网系统和数字孪生则通过创建实时数据流,实现了更明智的决策、更快的响应速度及更高的产品质量。这三个行业均在流程和服务中集成了以下全部或部分解决方案:中国雄心勃勃的“双碳”目标正在驱动各行各业重塑发展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生产工艺及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政策鼓励各行各业向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