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4.0与物联网白皮书IBM AnalyticsIBM Analytics工业4.0与物联网白皮书01IBM的观点我们认为,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它地区(包括欧美发达国家) , 工业4.0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 国内外的成熟案例并不多, 通常都是针对单一系统或部分相关系统的整合、 分析与优化, 而大规模地对整个价值链上各系统的有机整合和大数据分析还很少。 个别有远见的公司也是刚刚起步开展这种类型的项目。 我们欣喜地看到, 中国企业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而是有 “弯道超车” 的机会。实现工业4.0需要IT业与制造业的跨界合作与创新, 共担使命。 任何一方想要弥补自己在另一方面的能力和经验都不是
2、短期能够做到的, 必将减慢企业迈向工业4.0的步伐。 在IT能力方面, 实现工业4.0所需的核心能力包括大数据分析(包括能够自学习的认知计算)、 企业级云平台、 复杂系统的管理等。在这些领域, IBM一直专注于企业客户, 具备长期的积累与核心竞争力。工业4.0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试错和积累不可避免。所以我们认为, 工业企业不能等到完美方案出现后再开始, 也不必追求大而全, 关键是找到一个切入点, 从自身的条件出发, 开始实践, 然后逐渐深入和延伸。 但非常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 开放和可扩展的架构设计, 使后续渐进的深入和延伸有一个强大的平台持续地提供支撑, 从而能够很好地走过工业4.0转
3、型的历程。最后一点, 非常重要。 我们常常会被问到, 今天好多企业连工业3.0甚至2.0都还没做到呢, 怎么去做工业4.0?确实, 工业4.0还处在探索阶段, 还未达到大规模推广的阶段。 但作为国家战略和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 有远见有条件的企业, 特别是期望在国际舞台上开展竞争、 赢得市场的企业, 必须通过先期投入快速布局, 才能赢得未来的市场。 工业4.0是对未来的布局, 必须要选择适合的切入点和实施方法。 企业2.0、 3.0的功课, 该补的要继续补, 该做的要继续做, 并以4.0为目标, 以终为始, 持续前行。 另外先行投入4.0的企业, 将来可以开放资源和平台, 为价值链上下游更多的企
4、业服务。正如我们上面所说, 工业4.0需要跨界的合作与创新。 IBM始终以开放的心态, 期待与我们一直专注的企业客户一起, 布局工业4.0和物联网, 共同赢得未来的竞争。 工业4.0在全球尚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的企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工业4.0需要IT业与制造业跨界合作与创新, 共担使命 工业4.0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需要统一、 可扩展的架构设计, 使后续的深入和延伸能够持续今天的市场和需求更多还处在3.0甚至更早的阶段, 需要继续补课; 但针对工业4.0的探索与布局已经刻不容缓IBM Analytics工业4.0与物联网白皮书02工业4.0与物联网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 是在全球化竞争中
5、赖以生存的资本和保障。 规模雄厚、 结构优化、 技术创新、 质量优异、 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以及国家安全的基础。当今, 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深刻的变革。 一方面, 随着新生代人群与中产阶级在全球消费者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 其极富个性化的需求主张驱使产品制造商日益关注小批量、 个性化生产, 争夺快速增长的、 以 “多样微量” 为特征的市场蓝海; 另一方面, 新技术(如无处不在的传感技术、 云计算、 大数据、移动、 社交、 安全技术甚至认知计算等)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 使得制造业传统模式的变革及新型业务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 此外,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
6、探索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 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提升客户满意度、 快速捕获市场需求、 加速产品研发与改进。 在这场制造业的变革浪潮中,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都在积极布局以期把握先机。德国于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 “工业4.0” 的概念。 预计投资2亿欧元, 推动以信息物理系统(CPS) 为基础, 以生产高度数字化、 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工业革命。 通过提升制造业的计算机化、 数字化与智能化, 建立具有适应性与资源效率的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 并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以及商业伙伴, 进一步提升德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美国则于2012年发布先进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