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经高校/就业点评 38所财经类高校疫情年就业概览 2020年部分财经类高校就业质量点评主要评述疫情影响,出国留学人数减少,国内直接就业人数激增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多数行业哀鸿遍野,很多企业因为经营压力开始大面积裁员;海外疫情严峻性超预期,国内大学生出国留学也受到较大影响,更多学生选择直接就业或进行线上课程学习。根据LinkedIn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企业校招岗位竞争人数直接翻倍,同时海归人才在国内求职数量比2019年增加30%以上,叠加874万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一岗难求,就业愈加困难。扩招与裁员并行,国资与民营共进,线上形式普及2020年春招岗位比往年增长5
2、0%以上,部分央企国企相应国家政策大面积扩招,为应届生就业提供宽通道:中石油2020校招岗位需求人数同比增加25%以上;中石化2020校招岗位需求人数同比增加112.6%,报名人数11万+。受经营业绩压力及相关政策法规影响,部分企业开始裁员,也有部分企业逆势而上在招聘方面开启绿色通道,或全员线上面试、不设置笔试、减少面试轮次、增加招聘岗位与人数、线上云签订就业协议等。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组织专场招聘会频次比往年多出几倍。财经类高校就业略显疲态,部分高校就业率存疑部分财经类院校官方发布报告显示,未就业率最高达26.56%,5所211财经院校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未就业率达16.83%。部分双非院校直
3、接未发布2020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个别发布报告的院校中,以“灵活就业”形式出现的比例高达39.48%。同时微博、脉脉、知乎、牛客网等多平台有高校学生爆料:学校为提升就业率,勒令学生必须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或淘宝购买、或与企业签假三方、或以XX形式等增加当年就业人数。管理类及法学类持续走低,计算机类稳中有升多家院校财会类就业率断崖式下跌,如北京工商大学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率为69.51%、67.37%、62.30%,某校会计硕士在当年6月的未就业率达40%左右。法学类本科就业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如河北经贸大学法学类毕业生协议及合同就业比例在所有学科门类中最低,为31.41%,部分高
4、校法学类毕业生中选择升学或继续升学的较多。计算机类专业就业表现较好,如湖北经济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率均破90%。升学比例上升,但层次差异较大,不就业拟升学比例增加国内研究生招生扩招,2020年研究生招生110.66万人,扩招20.74%,疫情之后高校研究生复试面试后继续扩招。升学高校层次较往年更加多元。毕业生直接签就业协议就业人数较往年都减少,签订劳动合同及其他形式(灵活就业)就业人数不断攀升,如贵州财经大学三类比例分别为17.5%、10.14%、31.99%。考研“二战”的学生数量增加,如山西财经大学有1104名(27.01%)同学打算继续考研或申请海外高校研究生。偏好金融行业,偏好机关编制
5、,民营企业仍是就业大头财经类专业毕业生首选就业行业仍然是金融,部分高校IT行业就业也占主导,如浙江工商大学本科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就业比例达14.08%,IT行业为19.18%。国内目前的公考热也让学生认清了“宇宙的尽头” ,越来越多毕业生会选择考公或者选择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为就业目标,如对外经贸本科毕业生机关就业比例为9.45%、广东财经为5.94%。500强就业比例有所增加,典型就业差异较大,地域偏好较为明显各家财经院校学生就业企业中,财富世界500强比例较往年增加,财富中国500强比例似有上升。单一细分行业企业类型中,银行就业为主要选择,央财本硕毕业生就业人数前十的单位中,有七家且前三均为银
6、行。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除高校所在省份外,去向最多的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求职渠道少,求职时间长,求职期望较高多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企业招聘,投递寒暑期及日常实习或者校招求职主要在校园大型联合招聘会、企业校园专场宣讲及招聘会、智联招聘&应届生求职网等主流招聘网站;只有部分高校少数学生会长时间关注其他招聘渠道:实习僧、企业招聘官网及官方公众号、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等渠道。因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和行业认知,求职时需要不断地了解企业、了解岗位,所以求职时间也较长。受考证等中介机构、无良营销号影响,导致学生对期望薪资要求过高,对岗位期待过高,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岗位实属难求;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