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用卡行业发展报告1信用卡的本质是可循环使用的小额消费授信,具有一定的普惠金融属性。在疫情造成居民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信用卡较好地支持了人们的日常现金应急需求,对稳定消费、保障内循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时候承担了服务大众、服务实体经济的角色。2021 年以来,随着疫情后的消费复苏、国内经济逐渐回暖、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等政策出台,信用卡行业的各项指标不断提升,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央行数据显示,自 2015 年至 2021 年二季度,我国发卡量、信贷规模等指标均呈现正向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 2021 年半年报数据,全国性银行的整体发
2、卡规模、交易数额等指标均有所提升,此外,大部分银行的不良率整体控制较好,且处于下降趋势。后疫情时代,各大银行抢滩移动端,信用卡逐渐从“卡片”演进到“App”,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重要抓手,也从侧面反映了各行信用卡金融科技的真正实力。根据新浪金融评测室的评测研究结果,信用卡 App 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逐步提升,用户体验、功能服务也日趋完善,但各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与用户需求同向、与科技脉动同频?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抓住未来增长点?这些问题值得深思。近年来,信用卡诈骗、借款合同诈骗、票据造假等金融风险频频出现,对银行的公众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声誉风险危机。2021 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
3、较 2020 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 25.5%,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 46273 件,同比增长37.2%,占投诉总量的 54.8%,可见信用卡业务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仍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在数字化时代,银行卡的数字化营销热度有增无减。通过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案例,可以看出信用卡通过数字平台来获取流量和提升用户使用热度,在将来仍然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趋势。一、2021 年信用卡行业发展情况2021 年以来,随着疫情后的消费复苏、国内经济逐渐回暖、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等政策出台,信用卡行业的各项指标不断提升,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与传统
4、银行卡不同的是,信用卡只要有额度即可以使用,但借记卡则需要存款才能使用,因此,信用卡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人们的经济压力,有效促进资金健康地循环流动。据央行数据显示,自 2015 年至 2021 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发卡量、信贷规模等指标均呈现正面增长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完毕,上半年银行信用卡行业发展报告2信用卡业绩也悉数亮相。据银行披露的上半年年报数据显示,全国性银行的整体发卡规模、交易数额等指标均有所提升,此外,大部分银行的不良率整体控制较好,且处于下降趋势。本章将基于我国信用卡行业、全国性银行的发卡量、透支情况、交易与收入、风险情况四方面,分析不同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的
5、不同发展情况,选取的银行总样本为六家国有大行以及十二家股份制银行。1、信用卡发卡量总体而言,自 2015 年至 2021 年二季度以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呈现上涨趋势,但增速处于上下波动状态。与此同时,通过对比全国性银行上半年的卡量规模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的发卡量已经达到亿级,其中,农业银行新增发卡量位居第一。1.1 历年发卡情况总括近年来国内信用卡市场发展迅速,据央行披露的 2015 年至 2021 年二季度数据来看,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体发卡量呈现上升趋势,2015 年的发卡量为4.32 亿张,2021 年上半年已经达到 7.9 亿张。但与此同时,全
6、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增速却呈现上下波动特征,相比增速高峰点(2017 年),2018 年同比下降了近十个百分点至 16.73%,直到 2020 年也依旧呈现下降趋势。此外,从 2015 年至 2021 年二季度以来,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量也在持续攀升,截至 2021 年第二季度末,人均持卡量达到 0.56 张,相较 2015 年提高了近一倍。信用卡行业发展报告3图 1 2015 年至 2021 年二季度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发卡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 2015 年至 2021 年二季度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信用卡行业发展报告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