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22 2 年度中国年度中国 HIVHIV 议题报道媒体传播监测报告议题报道媒体传播监测报告 出 品: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酷爱健康 统 筹:范伟雷,陈煜帆 主 笔:陈煜帆 研 究 者:陈煜帆,翟辛谊,鲍世祥,吴佳俊 设 计:陈煜帆 联系方式: 目录目录 前 言.1 研究方法.2 监测结果.5 问题分析.9 良好实践.21 总 结.25 1 前前 言言 本报告系中国 HIV 议题报道媒体传播监测报告的第二期,其以中国专业媒体在 2022 年度发表的以 HIV 为主要议题的中文报道为研究对象,总结相关报道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与去年类似,本年度报告的分析框架依然以发现问题为导向,通过梳理和
2、描述本年度 HIV 议题报道在时间分布、关注对象、报道地域、报道范畴、报道倾向和报道准确性等维度的特征,分析本年度的 HIV 议题报道存在哪些重点的、突出的问题,并探索问题背后的根源困境。此外,本报告还将相关数据与结论进行年度对比,以动态展示中国 HIV 议题报道的发展变化。本年度,报告在内容和体例上较去年进行了部分小范围更新,包括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更专业的媒体数据库以获取更全面的 HIV 议题媒体报道;新增了报道关注对象的范畴,并进一步量化了 HIV 相关关键议题(如性教育、暴露后/前预防等)的统计范畴与方式,以更全面地呈现年度 HIV 议题报道的数据特征。此外,本年度将 HIV 议题报道
3、中的部分良好实践按其主题进行了单独罗列和评析,以更直观地阐释媒体报道可以如何在选题、形式和内容层面更好地展现 HIV 议题,并供相关从业者参考。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本年度完成了HIV 议题友善报道建议手册,以更好地支持媒体及相关从业者提供更科学、全面、友善的 HIV议题报道。有关如何改善当前媒体在 HIV 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将在该 手册中予以更多分析和讨论,并不在本报告中赘述。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年度中国 HIV 议题报道媒体传播监测,并不断更新研究方法与范式,以更全面地展示媒体对 HIV 议题的认知动态,倡导媒体行业及从业者以科学、包容的态度生产 HIV 议题报道,并发扬专业志愿服务精神,
4、推动创造平等、多元、和谐的社会氛围。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报告将量化研究与质性分析相结合,对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31 日中国境内媒体采编的 HIV 议题报道进行内容文本分析,总结 2022 年度国内HIV 议题媒体报道的基本情况,并基于此展开相关讨论。(一)监测范围 本报告所监测的对象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合法采编资质的媒体(不含境外媒体),包含平面媒体(报刊、杂志等)、视听媒体(广播、电视等)、网络媒体等;监测内容为前述媒体在 2022 年度内采编并发布的以 HIV 为主要议题的中文文字报道,此类报道需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纳入监测范围:1.以 HIV 为主要报道
5、内容,若报道在用词上涉及“HIV”或“艾滋”,但本身不以 HIV 相关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则不纳入;2.应为有采编资质的媒体机构的文字报道,即内容需要体现记者的采编劳动,专家约稿、读者投稿等内容则不纳入,同时也不包含非纪实的虚构内容,但包括媒体单位的非虚构写作,以及人物传记或访谈;3.内容篇幅至少在 300 字以上。(二)检索方法 本报告分别以“艾滋”“HIV”为关键词,在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梅子搜报网、中国搜索,以及相关媒体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进行人工检索,并依据前述条件筛选后,收录符合要求的媒体报道进行分析。(三)分析维度 本报告通过对检索所得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维度
6、包括关注对象、报道地域、报道范畴、报道倾向和报道准确性,对这些维度进行单独分类的同时,也进行多种维度的交叉分析。具体分类标准如下:1.关注对象:即媒体报道中最主要关注或特别强调的特定人群,根据被关注对象的性别、年龄等身份特征进行划分,具体包括青少年/学生(含未成年人);3 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女性群体;老年群体;涉毒/戒毒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艾防工作者/小组等。部分报道会同时关注多个特定对象。2.报道地域:根据被报道事件发生的地域范围划分,具体包括域内(中国大陆);域外(港澳台地区及海外)。3.报道范畴:根据被报道内容本身的议题类别划分,具体包括:(1)法律政策类:反映与 HIV 相关的立法、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