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2017-2025 年)年)国国农农质质国国引言.1一、全国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成效与问题.3(一)建设进展.3(二)取得的成效.4(三)存在的问题.5二、总体思路. 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建设目标.8三、动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9(一)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9(二)动物防疫技术支撑能力建设.11(三)动物卫生监督能力建设. 13(四)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14(五)兽药质量监察能力建设. 15四、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16(一)植物有害生物疫情监测检疫能力建设.16(二)植物
2、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建设.17(三)农药风险(安全性、有效性)监测能力建设.18五、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能力提升工程.19(一)口岸检疫查验能力建设. 19(二)进出境隔离检疫及监测能力建设.20(三)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处理能力建设.20(四)风险预警管理能力建设. 21六、资金测算及筹措.21(一)总投资测算.21(二)资金筹措.22七、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22(一)经济效益.23(二)社会效益.23(三)环境影响分析.23(四)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24八、保障措施. 25(一)加强组织领导.25(二)健全运行机制.25(三)强化科技支撑.26(四)加强队伍建设.27(五)强化监
3、督考核.27(六)营造良好氛围.271引言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始终是农林业生产与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建国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农业动植物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进出境动物植物检疫防控三大系统在内的动植物保护体系, 在保障农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防御外来生物和外来动植物疫病虫害入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围绕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扑灭净化和国门阻断为核心内容的防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但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由小规模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快速转变,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促进动植物产品大范围、远距离流通,农林产品贸易、出入境人员和跨境网上购物数量
4、大幅增长,动植物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凸显出现有动植物保护体系的检疫与防治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应对突发和大面积灾害能力不强等困难和问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动植物保护工作需要,难以适应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此,根据 2016 年中央 1 号文件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发201512 号) 、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 (国发201658 号) 、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311 号) 、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 (国办发201231 号)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
5、业有害2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426 号)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9 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及国家相关法律、条例,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编制了本规划。规划针对当前动植物保护形势和存在的瓶颈问题、薄弱环节,重点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处置、检疫查验能力,为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动植物保护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本规划期限为 20172025 年。3一、全国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成效与问题(一)建设进展(一)建设进展在各地共同努力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农业动植物保
6、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进出境动物植物检疫防控三大系统为主的全国动植物保护体系,整体提升了动植物保护工作能力与水平。1、农业动植物保护能力日益提高农业动植物保护能力日益提高。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基本健全了从国家到省、县、乡四级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网络和国家、省两级农药、兽药质量监察管控体系,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植保防灾减灾网络体系。目前,全国系统监测预报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增加到 26 种, 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更新率达到30%以上,农药可用品种齐全,基本满足病虫害防控用药,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和诊断实验室为主体的兽医实验室网络初步形成,国家、省、县三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及时监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