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人:赵希奇 哈尔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哈尔滨市地下管线中心总工程师总书记高度重视地下管网建设,亲切的称之为“里子”工程,在谈到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时强调:“咱们中国传统都是要面子,实际面子里子要一起要,要更重里子。这个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住建部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每年要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线,预计投资4万亿元,带动上下游近1万家企业发展。2023年9月习总书记在哈尔滨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管网改造正是践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的实践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的重要路径。管线设施埋设在地下,是隐蔽性工程,历史越久的设施档案缺失越严重;管线设施是动态系统,不断有新建、改造,数据一直在变化,需要不断的更新维护数据。地下管线互相影响,但是水、热、电、气、通信等分别在不同的权属单位管理,各自为政,施工无续造成事故频发,据统计,全国每年因马路拉链、管线挖断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多层叠加,在二维层面难以直观表达现状;并且事故预警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支撑地下管线设施的信息化管理、智慧化监测和数字化转型。哈尔滨市兴起于20世纪初中东铁路,最早由俄国人主导设计的一座城市,号称“东方小巴黎”,当时就开始了部分地下管线设施的建设。1932年,
3、日军侵占哈尔滨,在城区建设管线设施。也就是说,哈尔滨经历了俄国、日本和我们自己共三种历史传统和发展理念几乎完全不同的规划,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规划多元叠加的城市。正是这样的城市发展经历,哈尔滨市是国内管网设施建设最早的城市之一,同时作为全国重要的人防战备城市和纬度最高的高寒城市,与其他同等城市相比,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本身就存在类别齐全、管线敷设较深、服役超期、纵横交错、多层叠加等地域特点。2010年初,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为适应城市发展建设需要,着眼形成协调有序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提出了“要把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统筹管起来”的明确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我们从机构统筹、依法管理、数据赋能、科学组织等
4、环节入手,初步构建了管理规范、服务快捷、建设有序、发展协调的地下管线建设统筹管理新格局。PRESENTATION成立哈尔滨市地下管线中心,开展标准制定、信息维护、体检评估、应急抢险等强化技术支撑保障机构改革,合并为城市管网综合管理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管线工程建设成立哈尔滨市地下管线统筹管理办公室(下设管线工程规划处、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处、公共事业协调处)PRESENTATION 2010年8月27日经哈尔滨市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了哈尔滨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包含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统筹管理所涉及的综合计划排定、工程质量安全、现场文明施工、工程档案整理、信息平台建设和违法违规处罚等方面内容,指导全
5、市的地下管线统筹管理工作。PRESENTATION 会议名称:全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动员会 会议时间:2023年5月17日14时 会议地点:市政府党政办公区主楼10楼常务会议室 参会人员:各委办局、各区政府及权属单位负责人。会议主题:谭乐伟副市长就做好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及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作动员部署。实施单位市勘测院组织360余人专业技术队伍,滚动推进普查及平台建设实施200余家地下市政权属单位配备550名网格员,全程参与资料提供、现场指认、成果确认等工作19个地下市政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各自行业产权单位配合按市政府“谁主管、谁负责、谁确认”的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
6、班(三)外业测绘 组织360余人外业测绘队伍对143个普查网格滚动实施,对全部管线进行现场测绘及核实工作。通过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周报制度确保外业测绘安全有序实施。(四)成果核实确认针对19个行业200余家权属单位,指派专人一一对接,共组织10人以上培训会27场,通过微信等建立24小时在线指导,累计回复信息超3万条。通过反复的核实、现场确认、整改,最终由权属单位盖章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地下管线(4万公里):水、热、电、气、通信等管线数据地下空间(380万平米):管廊、地铁、人防等地下空间数据除了地下数据,我们还汇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