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报告长江流域纯电池动力船舶太平洋环境2023 年 9 月2作 者:张健其他作者:邓萍,周敏致 谢:衷心感谢邓青,冯淑慧,何东顺,孟志航,张登高,郑建等(以上中文姓名按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在报告的审阅和定稿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意见排版设计:DancyLauDesignI执行摘要自 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庄严宣布“3060”目标以来,中国航运业积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正朝着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船舶能源体系,打造内河船舶现代产业,实现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作为世界内河货运量第一的长江航运,坚持
2、把绿色作为底色,协同推进航运降碳、减污、扩绿工作,全面推行船舶“零排放”模式,大力推动“电化长江”,锚定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 1 号”在长江首航和全球首制 700 TEU 纯电动力集装箱船“N997”在长江下坞,既彰显了长江航运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的实力,又表明了其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与传统化石燃油船舶相比,纯电池动力船舶不仅能够提供很多气候和环境效益,它还能带来许多经济效益。在气候方面,纯电池动力船舶可作为内河航运降碳的重要抓手。其零碳排放特性将有利于长江流域十四省市更好的完成“十四五
3、”降碳目标,更早实现行业碳达峰,更快达成行业碳中和。在环境方面,纯电池动力船舶可成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它的零污染物排放特性将有助于长江流域更有效的实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中规定的“到 2025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 2020 年下降 10%”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 2020 年下降 10%以上”的目标。环境气候II尽管纯电池动力船舶能够提供许多气候、环境和经济效益,但在约 11 万艘内河运输船舶中,纯电池动力船舶数量占比远低于 1%。太平洋环境认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首先,缺乏经济可行性是阻碍纯电池动力船舶行业发展的障
4、碍之一。其购置成本远高于传统化石燃料船舶让投资回收期不具备吸引力。其次,船舶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和充电基础设施少,又妨碍了纯电池动力船舶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最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和法规不完善,再叠加上航运业盈利性普遍较差,更负面地影响了纯电池动力船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纯电池动力船舶行业面临的发展障碍,太平洋环境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快长江地区纯电池动力船舶的应用和推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发现,在部署纯电池动力船舶等零排放技术方面,碳税比其他碳定价机制更有效。此外,燃油税已在 160 多个国家/地区实施,是最容易征收的税种之一。长江地区许多省份尚未设定纯电池动力船舶普及率目标。设定长期目标将
5、有助于航运利益相关方进行合理的长期规划。为了提高纯电池动力船舶在市场早期发展阶段的经济可行性,需要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它能改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期和提高投资回报率,有利于纯电池动力船舶行业吸引资本,促进行业发展。在经济方面,纯电池动力船舶可充当产业升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在 2021 年中我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已达到 94.8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68.7 亿元。经济碳税纯电池动力船舶普及率直接补贴和奖励i.释放长期市场信号以解决航运利益相关方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III贷款担保、贷款损失准备金等机制可以帮助初创企业筹集资金,从而加快技术迭代。纯电池动力船舶行业可以借鉴
6、电动汽车行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在新能源汽车流行的“电池换电”模式或者“电动车到电网(Vehicle to Grid)”模式可能是推动市场发展的潜在解决方案。它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促进航运业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测试、示范和部署的关键机制。自 2021 年 11 月在 COP26 上启动绿色航运走廊以来,全球已宣布了 20 多项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倡议。在长江流域推行绿色航运走廊,将有助于纯电池动力船舶的示范和应用。金融工具绿色航运走廊ii.支持技术创新,加速纯电池动力船舶的研发和部署iii.明确商业模式,释放市场潜力建立产业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有利于形成行业共识,还能促进知识转移以推动解决行业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