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孪生技术金融应用研究报告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5 年 3 月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编摘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编制委员会编委会成员:何军聂丽琴童蕙编写组成员:曹嘉欣周晓阳李佳蒙单姜一杜啸争李娜张邦军于群乔文汇张婷刘睿虎白梅朱暾顾强谭贵强吴嘉瑜陈嘉俊胡垚垚余沛玥编审:黄本涛国钰魏中宣参编单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录一、数字孪生介绍.1(一)数字孪生的概念与发展.1(二)数字孪生的金融政策指引.2(三)数字孪生体系架构.2(四)
2、数字孪生的关键技术.4二、金融应用发展.9(一)金融业业务场景痛点.9(二)金融业数字孪生需求方向.12(三)金融业数字孪生建设进展.13三、应用场景分析.16(一)虚拟厅堂服务.16(二)数字人.18(三)仿真业务数据.20(四)智能运营.23(五)供应链金融.25(六)绿色金融.27(七)普惠金融.29(八)养老金融.30四、机遇与挑战.33(一)数字孪生带来的机遇.33(二)数字孪生面临的挑战.35五、趋势与展望.38(一)数字孪生有望助力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38(二)数字孪生与金融业务联系更加紧密.38(三)数字孪生与物联网、5G 等技术的融合逐渐加深.39(四)数字孪生与虚拟
3、现实的结合为金融带来了新机遇.39(五)安全意识提升.40附录 A:金融业数字孪生应用实践.41案例一:中电金信数据孪生实验室.41案例二:中电金信数字孪生智能运营驾驶舱.44案例三:交通银行数字人.47摘要:摘要: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的重要力量。本课题围绕数字孪生技术在金融领域中虚拟厅堂服务、供应链金融、智能运营等场景的应用,探索了其在提升客户体验、优化流程、强化风控的潜力。通过具体案例实践,为金融行业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1一、数字孪生介绍(一)(一)数字孪生的概念与发展数字孪生的概念与发展数字孪生(Digital Tw
4、ins)概念于 2003 年提出,最初被定义为与物理产品对应的虚拟数字化模型。2010 年,美国开始在航天与军事领域推广数字孪生,通过模拟和优化航空器和航天器的数字化模型以改进其性能。2014 年后,如西门子、达索等世界知名的工业软件公司开始在各自擅长的工业领域提出数字孪生的衍生概念与应用方案。2015 年,国内航空工业领域吸收并应用了数字孪生概念,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使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建立可实时更新的“拟真”模型,以支撑各类航空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内的各项活动。数字孪生是集成了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系统,经过最初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展到电力、城市管理、建筑、制造
5、、金融等多个行业;数字孪生在精确反映物理对象的虚拟模型中,会给研究对象(例如,风力涡轮机)配备与重要功能方面相关的各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产生与物理对象性能各个方面有关的数据,例如,能量输出、温度和天气等等,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发至处理系统并应用于数字副本。一旦获得此类数据,虚拟模型便可用于运行模拟、研究性能问题并生成可能的改进方案;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获取富有价值的洞察成果,然后将之再应用于原始物理对象。2(二)(二)数字孪生的金融政策指引数字孪生的金融政策指引在金融行业,中国人民银行于 2021 年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1中明确提出要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深化吸纳数据综合应用
6、,为跨机构、跨市场、跨领域综合应用夯实多维度数据基础,建立面向用户、面向场景的大数据知识图谱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业务要求。2024 年,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证监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实施了 北京市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提出搭建数据开放共享机制,通过数字孪生、联合建模、图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资源进行价值挖掘和关联分析。(三)(三)数字孪生体系架构数字孪生体系架构数字孪生体系架构需支撑数字孪生的核心目标,建立与物理空间等价的虚拟实现表达,并在全生命周期内支撑物理空间的运营与决策。从架构的视角来看,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