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NOA渗透率提升,激光雷达行业爆发 激光雷达行业分析简报 西南证券研究院 2025年3月 汽车研究团队 主要观点 1 城市NOA元年到来,推动激光雷达行业爆发。2021年国内车用激光雷达仅交付0.8万台,随着爆款车型逐渐上市及成本持续下降,2022年共交付13万台,是激光雷达量产元年,2023年国内激光雷达交付57万台,成为激光雷达爆发元年。2024激光雷达交付超150万台,交付137万辆车,同比+212%,前装搭载率升至6%,12月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0万台大关。需求端来看,2023年是城市NOA元年,L3试点政策终落地,各大车企陆续开启城市NOA布局,2025年是汽车智驾平权爆发的一年
2、,也有望成为L3元年,年2月特斯拉FSD入华落地,将加快国内自主车企高阶智驾布局,L3立法有望提速。相比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具备高检测置信度、高距离精度、低延迟等优势,从高速NOA到城市NOA,融合激光雷达成为当前的主流方案。此外,智能驾驶在消费者决策中的重要性正逐渐提升,智驾车型选配率持续上升,激光雷达正在成为提升辅助驾驶使用率必不可少的传感器,市场进入爆发期。供给端来看,2023年激光雷达在中国的平均价格低于500美元,较22年大幅下降,而全球其他地区的平均售价在700-1000美元,预计未来价格将持续下降。随着供应链持续国产化及规模效应提升,激光雷达成本及售价有望继续下降,进一
3、步推动渗透率提升。相比于国外供应商,国内供应商在产品定制化上有较大灵活性,价格也有一定优势,国内厂商具备较大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国内车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105亿元,23-25年复合增速为63%,2030年达336亿元,23-30年复合增速达36%。相关标的:整机板块头部标的,如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风险提示:技术升级带来的安全风险;消费者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催化不及预期的风险。2 目录 1、激光雷达的概念 2、激光雷达的分类 3、激光雷达的市场格局 4、不同种类环境感知传感器对比 5、激光雷达爆发元年 6、激光雷达产业链 7、激光雷达行业趋势 8、激光雷达其他应用场景 9、主
4、要观点 10、相关标的 1 激光雷达的概念 数据来源:禾赛科技招股说明书,西南证券整理 3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光探测与测距技术,指利用激光束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时间差、相位差来确定相对距离,再通过水平旋转扫描或相控扫描测量物体的角度,获取不同俯仰角,从而获取高度信息通过上述密集采样得到点云位置数据,利用3D建模构建数据模型,实现对所处环境的实时感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机器能够理解的道路场景,能极大程度解决长尾效应带来的问题。2 激光雷达的分类 数据来源:禾赛科技,中国信通院,瑞利光电,西南证券整理 4 激光雷达按扫描方式可分为机械式、混合
5、固态和纯固态激光雷达。机械式激光雷达的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整体360转动,也就是通过不断旋转发射器,将激光点变成线,并在竖直方向上排布多束激光发射器形成面,达到3D扫描并接收信息的目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是最早应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类型,但内部的激光收发模组线束多,需要复杂的人工调教,制造周期长;可靠性差,导致难以量产;体积过大,消费者接受度不高;寿命大约在1000-3000h,而车规级规范要求至少13000h,因此难以形成车规级产品。5 2 激光雷达的分类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用“微动”器件来代替宏观机械式扫描器,是收发模块(激光器、探测器)与扫描部件解耦,收发模块静止、仅扫描器旋转,在微观尺度上实
6、现雷达发射端的激光扫描。旋转幅度和体积的减小可有效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成本。目前,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主要包括MEMS振镜激光雷达、转镜式激光雷达、棱镜激光雷达。MEMS振镜激光雷达:核心是一个厘米尺度的微振镜,通过悬臂梁在横纵两轴高速周期运动,从而改变激光反射方向,实现扫描。难点是悬臂梁转动角度有限,使得单个振镜覆盖的视场角很小,往往需要多台拼接才能实现大视场角覆盖,可能导致点云图像在叠加边缘出现不均匀的畸变和重叠,加大后续算法处理的难度。已通过车规级测试并实现量产。转镜式激光雷达:不断旋转的多边形棱镜可以让光源实现水平扫描,同时纵轴摆镜可以改变光源的垂直扫描方向,仅需一束光源就可以实现扫描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