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转型与挑战零排放汽车转型如何助力 中国汽车领域碳达峰和碳减排 1目录转型与挑战零排放汽车转型如何助力中国汽车领域碳达峰和碳减排执行摘要 . 2一、简介 . 41.1 汽车领域碳减排的必要性 . 51.2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51.3 零排放汽车转型的重要性 . 6二、方法论 . 72.1 研究对象和排放边界 . 82.2 汽车领域碳排放预测方法 . 92.3 关键参数设置 . 9三、汽车领域碳达峰时间点预测、减排力度和实现路径 . 123.1 汽车领域于2027年左右碳达峰 . 133.2 各车型碳达峰可行性分析 . 143.3 碳达峰后不同减排幅度下所需的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 . 19四
2、、为助力汽车领域碳达峰和碳减排,汽车企业需达到的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 . 204.1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和电动转型现状 . 214.2 主要车企需要达到的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和可行性 . 22五、建议 . 24附录一:主要术语解释 . 26参考文献 . 27转型与挑战零排放汽车转型如何助力中国汽车领域碳达峰和碳减排2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承诺。 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和能源消耗大户, 汽车领域的碳减排影响着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由于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 燃料周期 (燃料使用和燃料生产) 的碳排放占比最大。 因此, 在推动汽车领域碳减排
3、过程中, 加快传统燃油车向零排放汽车的转型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背景, 本报告梳理了中国汽车领域发展现状和碳排放现状, 基于现有政策背景预测了汽车领域的碳达峰和达峰之后碳排放变化情况, 并分析了提高零排放汽车的渗透率所带来的减排效应; 最后, 报告从汽车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以及为实现汽车领域碳达峰和达峰之后相应的碳减排幅度, 汽车企业需要完成的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及相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此探讨的基础上, 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对汽车产业的宏观规划, 以及主要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零排放汽车布局和转型, 提供参考和借鉴。 主要结论1. 现有政策情景下, 汽车领域有望于2027年左
4、右碳达峰, 峰值为17.46亿吨。 达峰后碳排放量不会立即下降, 而是形成3年的排放平台期, 平台期间的年均碳排放变化幅度小于1%。 若以现有政策情景发展, 2035年汽车领域碳排放量较峰值将下降11%;2. 分车型分析, 乘用车领域碳排放将于2027年达峰, 达峰时年排放约9.4亿吨; 客车领域排放已达峰值, 并将保持逐年降低的趋势; 货车领域碳达峰时间为2028年, 达峰时年排放7.19亿吨;3. 若2035年汽车领域碳排放量较其达峰峰值下降20%以上, 2030年零排放汽车占新销售汽车的比例至少应达到63%, 2035年零排放汽车占新销售汽车的比例至少应达到87%;4. 目前已公布203
5、0年在中国零排放汽车销售目标的企业中, 无一家可满足2035年中国汽车领域碳排放量较峰值下降20%所需要的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具体而言,若要助力汽车领域2035年碳排放量较峰值下降20%, 其中大众品牌需在其2030年中国零排放汽车销售规划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3%, 本田则需提高23%。 若考虑以 巴黎气候协定 1.5摄氏度温控目标为要求, 汽车企业在中国零排放汽车的销量占比还应进一步提高;执行摘要 35. 此外, 欲实现2035年汽车领域碳排放量较峰值下降20%, 除通用而外, 平均而言, 大众、 丰田、 本田、 日产、 梅赛德斯-奔驰、 宝马和现代-起亚等主要合资品牌汽车制造商需于2020-
6、2030年期将零排放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60%左右, 其中大众需达到约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而丰田也需达到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相较而言,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所需的零排放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较低。建议为尽快实现汽车领域碳达峰和达峰后的快速碳减排, 结合相关可行性分析, 报告建议:1. 建议相关政策制定部门提高对新售汽车中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要求;2. 建议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围绕汽车领域碳达峰峰值、 达峰后碳排放变化趋势和累计排放量制定相关的碳减排路线图; 33. 在推进向零排放汽车转型的过程中, 建议政府加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 以支撑零排放汽车的快速增长;4. 建议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