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评估研究中心发布。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报告根据公开或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后果,发布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引用、转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评估研究中心,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报告之声明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归发布单位所有。推荐引用格式: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评估研究中心.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评估报告(2024)R.2
2、024.报告作者:陈明扬,向 柳,许 芮,周 鑫,贺光艳,文新茹,叶倩倩,李言洁,向文怡。致谢:本报告受到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机制研究等项目的资助。得到四川省产业计量测试研究院方朝纲,四川省节能协会袁亮,威立雅能源管理(成都)有限公司金治文,中国大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安明,华测认证有限公司王志瑞,北京低碳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冯思涵,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吴茜、周广友、黄杉,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武晓斌等技术人员或专家,以及宜宾市、内江市等地方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和支持。在此,特致感谢!01 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评估报告(2024)目 录
3、 一、行动愿景目标.1 二、主要进展成效.2(一)政策标准体系逐步形成.2(二)数据质量管理深刻转型.3(三)清缴履约水平稳步提升.4(四)项目开发活动有序准备.5(五)减排指标消纳更加多元.6(六)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提升.7(七)技术机构队伍初具规模.7(八)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加严.8(九)属地监管责任得到压实.9(十)司法保障体系加快构建.9(十一)气候投融资规模扩大.11(十二)能力建设活动广泛开展.12 三、优良实践案例.13(一)以标准支撑提升数据质量.13(二)梯次培养碳资产管理人才.14(三)通过碳监测验证碳排放数据.15(四)引入碳资产委托管理模式.15(五)碳资产抵质押拓展融资渠
4、道.16 02 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评估报告(2024)四、主要问题挑战.16(一)碳排放管理水平不平衡.17(二)数据质量隐患依然存在.17(三)清缴履约成本压力增大.18(四)基层监管能力较为薄弱.19(五)碳定价撬动作用待发挥.19 五、未来发展预期.20(一)制度规范体系更完善.20(二)数据质量管理更严密.21(三)行业扩容步伐更清晰.21(四)价格信号释放更明显.22(五)市场参与主体更多样.23 六、深化对策建议.24(一)政府部门:增强碳市场监督管理服务能力.24(二)控排企业:加强企业碳资产经营管理水平.25(三)技术机构:构建高质量专业技术服务体系.26(四)其他主体:
5、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和交易.27 附件 1 大事记.28 附件 2 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2022 年度).35 01 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评估报告(2024)一、行动愿景目标 碳交易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组成我国碳交易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运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双市场、法治化新时期,亟需提升重点排放企业、项目业主、技术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主体参与和建设碳市场的能
6、力,更加主动、更加系统、更加有效地融入全国碳交易体系,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四川省将碳市场能力提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四川建设的重要任务。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碳资产提升行动。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探索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改革,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重点领域碳排放配额和核证减排量交易。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提升企业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能力。2022 年 11 月 9 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省节能 02 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评估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