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3 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医药工业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在技术创新、国际化、先进制造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但受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减少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出现下滑。展望 2024 年,医药工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急需克服困难重回稳定增长的轨道。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据统计,2023 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约 1.3 万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 5.2%;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552.5 亿元,同比下降 4%;实现利润 4127.2 亿元,同比下降16.2%
2、;三项指标增速多年来首次均为负增长,且分别低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 9.8、5.1 和 13.9 个百分点。各指标全年走势呈 W型,一季度下行,二季度降幅收窄,三季度再度触底,四季度有所回升。各子行业走势出现分化。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2 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保持正增长,尤其中药饮片的营业收入、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辅料包材、制药设备等 2 个子行业营业收入为正增长,但利润负增长。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品、2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等 5 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均为负增长。2023 年医药工业各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速年医药工业各子行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速 营业收入增速%利润增速
3、%化学原料药-5.9 -13.2 化学制剂-0.5 -3.4 中药饮片 14.6 22.9 中成药 6.5 6.4 生物制品-15.6 -43.3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25.8 -51.5 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 1.3 -9.0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5.8 -21.3 制药专用设备 3.2 -18.0 合计-4.0-16.2 综合分析,影响行业经济指标的正面因素正面因素:一是一是药品终端消费复苏明显。随着诊疗活动恢复正常,2023 年 1-9 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 6%。根据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数据库,2023 年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同比增长 4.9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
4、年中西药品类零售总额(限额以上单位)同比增长 5.1%。二是二是部分领域药品销售增长明显,如一些针对大病的创新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呼吸系统用药以及中药饮片等。三是三是化工原料价格大面积下跌,有利于化学原料药成本下降。主要的负面因素负面因素:一是一是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锐减。20223 年新冠检测试剂、防护用品等销量很大,新冠疫苗仍有部分销售,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2023 年上述产品销售非常有限,造成生物制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等 2 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二二是是医药出口下降明显。2023 年医药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 16.3%,低于营业收入增速,对行业增长的作用转为负面。在各
5、子行业中,生物制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等出口降幅最大。三三是是大量医药产品价格呈下降态势。从国家集采到地方联盟集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持续扩大、种类增多,新进品种和续约品种都出现不同程度价格下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能过剩致使很多化学原料药价格下降明显,特别是维生素、抗生素以及肝素等大宗出口产品;受项目减少和市场竞争影响,CRO/CDMO 服务也普遍价格走低。四四是是中药材价格明显上涨,造成中药企业成本上升。此外,流通渠道(包括国际市场)去库存也对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产生负面影响。总体来看,2023 年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上年疫情防控产品销售导致的统计基数较高,如果和疫情前的20
6、19 年比,2023 年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 13%和 19.4%,4年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3.1%和 4.5%,基本处于合理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非疫情相关的因素,如产品降价、医药出口放缓等,将持续影响今后一段时期行业的发展。在行业整体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分化更为严重。4 多数企业仍保持了稳健经营,从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超过六成的医药工业企业在前三季度保持增长,40 余家企业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20 余家企业的净利润超过 10 亿元。但同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在增多。据统计,2023 年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占到 24.7%,同比增长 14.7%,亏损额同比增长 15.6%。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