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资料,请勿外传)云南省“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1 年 6 月前言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把中药材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点产业来推动。中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药材好,药才好”。云南素有“药材宝库”的美誉,云南道地药材品质优良。近年
2、来,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中药材高产低质、农残及重金属超标、产量失衡、连作障碍严重和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突出,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利用我省广阔的林下资源空间,依托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林下中药材生产新技术,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仿野生种植,对提高中药材品质、增加林农收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推乡村振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下空间广阔,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林下中药材的优越条件。据 2020 年森林资源监测报告,全省人工商品林(有林地)面积 8276 万亩,历年退耕还林面积 1688.1 万亩,均可用于发展林
3、下中药材。特别是大面积的核桃、澳州坚果、油茶等经济林,应优先用于发展林下中药材。为科学、规范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 号)、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 年 10 月 19 日)等文件精神,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编制了云南省“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品种与布局、主要任务及实施保障。本规划是规范和引导全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目录第一章发展形势.1一、产业现状.1二、存在的问题.13三、优
4、势和机遇.15第二章总体思路.20一、指导思想.20二、基本原则.20三、发展目标.22第三章发展品种与总体布局.23一、发展品种.23二、总体布局.23第四章重点任务.27一、良种繁育.27二、基地建设.28三、产地加工.36四、融合发展.37五、主体培育.39六、品牌打造.40七、科技支撑.41八、质量保障.44九、服务平台.45第五章林地监管与生态监测评估.47一、林地监管.47二、生态监测评估.49第六章实施保障.52一、加强组织领导.52二、争取财政投入.52三、强化金融支持.53四、加强政府服务.53五、完善用地保障.54附表:表 1 主要发展品种区域布局表表 2 良种繁育基地县规
5、划表表 3 种植基地规划表表 4 规范化种植基地年度规划表表 5 产地加工基地县规划表附图:图 1 建设布局图图 2 主要品种发展布局图图 3 良种繁育基地布局图图 4 产地加工基地布局图1第一章发展形势一、产业现状(一)中药材产业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15 年末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 5000 万亩,2020 年已达 8939 万亩,增加 78.8%;2015 年末我国中药材产量为 363.8 万吨,2019 年已达 450.5 万吨,增加 23.8%。200 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2020 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近 900 万亩,比 2015
6、年末的665 万亩增 235 万亩,年均增长 6.2%;产量 110 万吨,比 2015 年末的 72 万吨增 38 万吨,年均增长 8.8%;实现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1200亿元,比2015年末的577亿元增623亿元,年均增长15.8%,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全省已建成中药材标准化基地 146万亩,获得绿色认证的基地面积 4.5 万亩、有机认证 3.2 万亩。三七、天麻、滇重楼、云木香、砂仁等 17 种滇产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 万亩,占全国中药材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云南省目前有龙陵紫皮石斛、玉龙滇重楼、马厂当归 3 个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昭通天麻、维西当归、文山三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