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皖能源新能202260 号 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储能 发展规划(2022-2025 年)的通知 各市及广德市、宿松县发展改革委:现将安徽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2-2025 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22 年 8 月 17 日 2 安徽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2-2025 年)3 目 录 前 言.4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4(一)发展基础.4(二)面临挑战.5(三)发展机遇.6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 三、重点任务.8(一)推动规模化发展.8(二)优化项目布局.9(三)创新发展模式.10(四)完善市
2、场环境.11(五)规范行业管理.12(六)加强安全管理.13(七)促进技术进步.14 四、保障措施.14 4 前 言 新型储能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发展新型储能对于保障全省电力供应安全、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新型储能设施建设,根据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 号)、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 202147号)、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09 号
3、)、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2475 号)以及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安徽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 安徽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华东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行规则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期2022 年至 2025 年。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基础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电化学储能、压缩空 5 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能、氢储能等,现阶段以电化学储能为主。“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能源转型和升级战略,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新型储能装机
4、规模稳步提升,产业能力持续增强,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1.新型储能应用初具规模。新型储能应用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积极推动“风电+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快新型储能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 2021 年底,全省已投运新型储能设施装机规模 22.4 万千瓦/26.0 万千瓦时,其中“风电+储能”项目装机 20.5 万千瓦/20.5 万千瓦时。2.多种技术探索发展。多种技术探索发展。依托省内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平台,积极推动多种储能技术发展进步。电化学储能、兆瓦级氢储能、大功率高速磁悬浮飞轮储能、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多种技术相继示范实施。3.产业
5、协同持续加强。产业协同持续加强。以国轩高科等电芯生产商、阳光电源等系统集成商为龙头,我省已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链。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相关企业已研发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安全防控技术装备,提升了电化学储能系统的事故防控能力,为新型储能设施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二)面临挑战(二)面临挑战 与抽水蓄能相比,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丰富、选址简单灵活等优点,但在技术成熟度、可靠性、经济性 6 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1.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目前除电化学储能外,其他形式的新型储能技术尚不成熟,大多处于实验示范阶段。2.安全水平亟需提升。安全水平亟需提升。近年
6、来,国内外新型储能电站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新型储能设施建设进度造成一定影响。3.商业模式有待突破。商业模式有待突破。当前仍缺乏反映电源侧、电网侧储能多重价值的市场环境,储能设施的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疏导。(三)发展机遇(三)发展机遇 新型储能设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新能源快速发展提出迫切需求。新能源快速发展提出迫切需求。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新能源发展按下“加速键”,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省光伏、风电规模将实现翻番,新能源消纳压力将不断增大,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储能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2.电力供需矛盾带来现实需要。电力供需矛盾带来现实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