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仁用杏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以便函改2020496 号印发)仁用杏是以种仁为主要利用方向的杏属植物统称,包括大扁杏(Prunus armeniaca P.sibirica)、西伯利亚杏(P.sibirica)、山杏(P.vulgaris var.ansu)、普通杏(P.armeniaca)中的肉仁兼用型等,是我国乡土的生态经济型木本粮油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仁用杏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涉及食品、油料、饮料、中药、化工、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杏仁是我国传统六大干果之一,粗脂肪含量约 60%,可用于加工高油酸食用杏仁油。杏仁蛋白质含量约 30%,含
2、 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优质植物蛋白原料。苦杏仁中的杏仁苷含量 3.5%7.6%,富含维生素、硒、钙、磷、铁、钾等营养元素,是传统中药原料。杏壳是加工高档活性炭的原料。仁用杏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仁用杏具有耐贫瘠、耐干旱、耐寒冷等特点,是“三北”生态脆弱区发展经济林产业的适生树种。目前全国仁用杏种植面积约 135 万公顷,年产杏仁 30.0 万吨,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远未得到满足。采用仁用杏良种和规模化高效栽培模式,杏仁单产可达每亩 90 公斤。“三北”地区是我国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区域,也是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以仁用杏产业发展带动高质量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促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3、战略,意义重大。2 一、仁用杏核心优势产区 仁用杏适生气象条件:年均温 4.016.0,年日照时数 23002750小时,极端最低温-31.5,年均降雨量 350800 mm,无霜期 120 天以上。目前,仁用杏主产区主要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陕西省榆林市、山西省大同市、甘肃省庆阳市等地。按照气候类型,适宜发展仁用杏的核心产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片区:(一)西北大陆性温带气候区(一)西北大陆性温带气候区。东起浑善达克沙地,西至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国境线,南到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六盘山及长城沿线,北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涉及陕西、新疆、甘肃
4、等省(自治区)。(二)华北暖温带气候区(二)华北暖温带气候区。东起渤海、黄海的海岸线,西至陇东山地,南达秦岭、伏牛山、淮河及苏北灌溉总渠,北至长城以南地区,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直辖市)。(三)东北温带气候区(三)东北温带气候区。东起长白山,西至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沙地,南接燕山山脉,北以大小兴安岭为界,涉及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四)西南高原气候区(四)西南高原气候区。该区域是未来具有潜力的发展产区,主要包括西藏的林芝、左贡、加查、隆子、洛隆,四川的甘孜、新龙、道孚,云南的会泽等地区,涉及西藏、四川、云南三省(自治区)的高原气候区。二、生产基地建设
5、3 (一)立地条件(一)立地条件。在仁用杏适生区内,选择坡度25阳坡或平地,土壤类型为壤土、沙壤土或轻黏壤土,活土层厚度20 厘米,含盐量0.24%,地下水位1.5 米,排水良好的地块建园为宜。(二)主栽品种(二)主栽品种。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仁用杏良种或地方品种 80个,其中甜杏仁 60 个、苦杏仁 20 个。主栽甜杏仁品种有:优一、围选 1 号、中仁 1 号、山甜 1 号、辽优扁 1 号等,适合东北温带气候区和华北暖温带气候区栽植;苦杏仁良种主要有:中仁 2 号、中仁 4号、中仁 5 号、山苦 1 号等,适合东北温带气候区和西北大陆性温带气候区栽植;肉仁兼用型良种有:中仁 3 号、珍珠油杏、新
6、疆小白杏等,适合华北暖温带气候区和西北大陆性温带气候区栽植。部分主栽良种详见附录 1。仁用杏普遍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生产中需按 10%比例配置花粉量大且花期相遇的授粉品种。(三)快速育苗(三)快速育苗。苗木繁育是仁用杏优质高效栽培的首要环节。通常采用先育苗再嫁接的方法进行良种苗木繁育。嫁接砧木通常用山杏,传统大田育苗周期为 2 年。采用温室快速育苗,可实现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成苗,缩短育苗周期 1 年,满足生产中良种苗木繁殖需求。推荐采用轻基质容器育苗以满足雨季造林或未来发展需要。(四)丰产林建园(四)丰产林建园。仁用杏为强阳性树种,宜以“窄株距宽行距”南北向栽植为原则,适应机械化作业和增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