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领袖视角全方位照护中国养老服务的关键模式养老服务行业的关键趋势养老服务行业的关键趋势全球范围内,养老服务机构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着许多长期性趋势的挑战。消费者偏好、照护需求和政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促使养老服务运营商重新审视其商业战略(图1)。养老服务行业的关键趋势消费者态度消费者需求行业发展资料来源:L.E.K.研究与分析居家养老仍是老年人群首选专业服务劳动力成本较高第三方机构养老接受度提高独生子女迈入中年,无力独自承担老年人的养老照护需求阿尔兹海默和其他慢性病高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关注度和需求日益提高全方位的社交休闲服务机构养老仍是高效、优质服务的主力政策支持社会力
2、量参与机构养老,长护险、人才培养等是主要抓手险企积极布局养老服务,高端保险+医养结合、轻资产服务等多种模式并行老年人积极拥抱数字化对新型付费模式持开放心态对高品质养老服务支付能力增加,但支付意愿提升较慢图1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关键趋势消费态度变化消费态度变化受传统观念、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居家养老仍被老年人视为首选。根据2020年一项对发达国家的调研,超过80%的老年人更愿意在自己家中养老。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超过了90%。尽管居家养老是首选,但我们也看到老年人对第三方养老机构的接受度日益提高。“60后”人群逐渐步入老龄阶段,与之前世代人群相比,“60后”人群整体文化水平较高,许多人在人
3、生最好的年纪赶上改革开放完成财富积累,且经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时代的洗礼。他们有着与之前世代不同的消费观,更愿意选择专业的机构养领袖视角全方位照护中国养老服务的关键模式2L.E.K.Consulting老。这类人群目前对养老机构主要的顾虑是“对服务品质有所担忧”或“陌生的环境无法适应”,并非从根本上排斥机构养老。老年人群也在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在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在65-69岁老年人中已超半数,在70-79岁老年人中也已超30%,老年人群对微信、在线购物等数字化工具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为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同时,退休人群的整体富裕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对高品质养老服
4、务的支付能力明显提升。在中国,超过10%的一线城市老人家庭年均日常支出已经超过人民币12万元。然而,高支付能力并未伴随明显的支付意愿上升,其主要障碍依旧是高品质养老服务的供应严重不足,导致目标人群对潜在服务质量缺乏基本信心。老年人群消费决策慎重,支付意愿还有待大幅上升,但对新型付费模式持开放态度。“中国式”父母普遍储蓄意识较强,不愿意给子女增添负担,其每月支出的“流量性”养老开销主要来源于自身养老金和其他收入(如理财、房租等)。而存量性资产如存款、不动产等一般是最后底线,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愿动用。近年来,“房租+折扣月费”、“保险+折扣月费”等多种更加灵活的支付模式出现,为老年人群提供了更多
5、可选择的付费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支付意愿。消费需求趋势消费需求趋势从子女角度来说,伴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独生子女一代渐渐成为中年人群的主流,难以独自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目前大中城市的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超过70%。这促使大众对第三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度不断提高,市场急剧增长。从老年人角度来说,消费者对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养老服务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根据L.E.K.针对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高端消费者访谈发现,医疗服务专业性的不足是机构养老服务的最大痛点。高端老年消费者不仅需要养老机构配备医务室和三级医院的转诊服务,还希望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医疗服务,比如针对
6、卒中老人的康复服务、糖尿病老人的个性化饮食调整等,甚至要求机构配备专业的动态心电图、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和相应的专业人员。失能老人规模庞大,客观上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渐强烈。全球范围内,阿尔兹海默症伴随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人数持续增加。预计未来30年,全球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人数将以每年约4%的速度继续增长。在中国,目前约15%的老年人处于中、重度失能状态,需要不同程度的生活及医疗照护。仅在“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群总数已超160万。除医养结合外,高收入老年人群的重点养老需求还包括全方位的、高品质的生活体验。这些客户更关注服务本身的专业化水平和个性化设计,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