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高考志愿大数据分析报告(2023)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高考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题组2023 年 9 月报告资料数据来源说明本报告资料数据主要采用教育部、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开数据及掌上高考各平台统计数据。其中高等教育情况数据主要来自教育部各年度教育发展统计公报及教育统计数据。高校普通常规批招生计划来源各省志愿填报指南公布计划(不包含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生源情况动态调整部分,以及提前批特殊类型招生计划和高职单招等提前录取的计划)。模拟填报相关数据均根据 2023 年高考期间使用“掌上高考模拟报志愿系统”的 291 万用户普通类常规批次,以及提前批招生的艺术类(不含体育类及其他特殊类型招生)模拟志愿表
2、统计。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3 年 6 月 20 日至 8 月 5 日。收集方式及内容为集中填报期间,考生根据实际高考成绩,主动在系统填写的省份、分数、科类、模拟填报院校及专业信息,并进行去重处理。这样可以真实反映 2023 年考生志愿填报的基本情况。除特殊说明外,本报告数据来源均为掌上高考各平台,包括掌上高考模拟报志愿系统、掌上高考招生 E 答系统、掌上高考直播平台。本报告根据用户使用“掌上高考模拟报志愿系统”统计,不代表考生最终实际填报情况。2023 年 9 月注:统计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前言本报告基于 291 万掌上高考注册考生模拟志愿填报的数据进行分
3、析,并针对各省用户模拟填报行为进行深层次分析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用户模拟志愿表,能较真实地反映考生志愿填报的基本情况。其更大价值在于让我们可以多角度探析用户选择学校、专业、城市背后的逻辑。其中有些现象和问题也值得我们以后继续思考与研究。选择掌上高考模拟志愿填报的考生,分数以中分段的为主。根据掌上高考所反映的考生成绩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到,考生主要集中在本科分数段附近。高分考生(640以上)和低分考生(240分以下)相对较少,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和实际高考分数分布或许并不完全一致。在成书过程中,我们对考生填报行为进行了分析。今年考生模拟填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平均每人模拟填报 3 份志愿。志愿填
4、报期间,因为审慎,用户的填报方案也在不断进行着修改与调整。用户平均要填写 3 份模拟志愿表,这也意味着每位考生的填报方案至少要修改两次。此外,根据用户成绩统计,本科线上用户占比接近七成,这也显示出,在志愿填报指导方面,本科线上的用户需求更强。会计专业在本专科均为热门选择。根据统计,无论在本科专业还是高职专科专业中,用户模拟填报选择最多的专业均是会计相关专业。除了会计热,计算机相关专业,依旧热度不减。在考生模拟填报前十的本、专科热门专业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均占到三个。此外,本科的法学、英语专业因就业率低虽屡亮“红牌”,但仍居模拟填报前列。究其原因,一是法学、英语专业开设门槛较低,各大高校开设历史较
5、长,开设院校多。二是法学、英语专业文理兼招或不限选科,面向的考生群体广泛。考生模拟填报多以省外院校为主。由于省外院校招生高校数量众多,因此各省用户模拟填报的省外高校总次数占比较大,省外院校模拟填报总次数占比平均在七成以上。但从省内院校与省外院校投放本地的招生计划看,各省省内院校招生计划占比平均接近七成。由此可见,高考招生计划还是主要依托本地高校消纳。此外,也意味着模拟填报了省外高校的考生,有大部分最终会被省内高校录取。“双一流”大学招生计划占比不足一成。近年,高考总录取率不断提升,“上好大学”成为更多家长考生的目标。就考“双一流”大学的难度而言,一方面受考生分数影响,另一方面受招生计划影响。根
6、据 2023 年全国高校普通类常规批招生计划统计 ,“双一流”高校招生计划占比不足一成。上“双一流”大学的难度可见一斑,考生高考成绩排名至少需要在全省前 10%以内。“北上广”重回考生模拟填报热门城市。城市的虹吸效应也体现在考生模拟填报上。全国范围看,与此前两年一线城市模拟填报受冷的情况不同,今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重新成为全国考生模拟填报的热门城市。或许此前由于疫情的影响,就近上学是众多考生和家长的潜在考量。而在一个省内,省会城市无一不是本省用户选择最多的求学地。志愿填报对考生来说是迈入准职场的起点,更受到地区经济、行业发展以及高校招生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数据,透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