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报告(2020)精简版精简版 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报告 2020 是清洁供热产业系列年度报告,由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CHIC)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研究员领衔编制,报告分现状篇、政策篇、标准篇、地区篇、案例篇、观点篇、展望篇共 7 个篇章,总计约 21 万字。讨论了清洁供热的内涵、分析了清洁供热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规划,推介了规划目标、政策重点和清洁供热试点城市实施内容;对不同供热方式和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并提出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运用愿景;展示了技术和投融资的大量案例。一一、现状篇、现状篇 清洁供热是指因地制
2、宜使用清洁化能源(热源),直接或通过高效输配管网为热用户提供安全绿色经济热能的供热方式,实质是要求热能的生产、输配及使用的全过程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广义的清洁供热,是指为工业、农业和建筑等所有生产生活场所供应热水和蒸汽的供热方式。主要是指因地制宜使用清洁化能源(热源),直接或通过高效输配管网为热用户提供绿色、经济高效热能的供热方式。不仅覆盖清洁化能源(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全过程,还包含供热之外的方案设计、融资服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精细管理及智慧运营等环节。狭义的清洁供热,主要是建筑清洁供暖,指高效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风能、空气能、工业余热、燃煤
3、清洁利用及核能等清洁化能源(热源),直接或通过高效输配管网(热网)为节能建筑(热用户)提供绿色、经济热能的供暖方式。据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CHICCHIC)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总面积211 亿平方米(城镇供热面积 141 亿平方米,农村供热面积 70 亿平方米),其中,清洁供热面积 116 亿平方米,清洁供热率达 55%。全国涉及清洁供热企业 8200 家,实现总收入 89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 117 万人,清洁供热产业正成为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2 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总面积 211 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供
4、热面积 141 亿平方米,农村供热面积 70 亿平方米(如图 1 所示)。图 1 北方地区供热面积 清洁供暖面积为 116 亿平方米,清洁供暖率为 55%(如图 2 所示)。全国涉及清洁供热企业有 8200家,实现总收入 8900 亿元,从业人员超过 117 万人,清洁供热产业正成为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图 2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概况 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北方地区城乡总采暖面积的57%。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由2009年的37.96亿平方米,上升到2018年的90.12亿平方米,年均递增10.08%。2018 年集中供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 655
5、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2%,分户式供暖市场规模达到约 252 亿元,同比增速有所放缓。2018 年,我国能源生产总体稳中有升,达到 37.7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 5.0%,达到 7 年来的最高水平。化石能源生产占比 81.8%,同比下降 0.5 个百分点,其中原煤生产占比 69.1%。非化石能源生产占比 18.2%,我国已成为世界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第一大国。2018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128133141636570050100150200250201720182019亿平方米城镇农村8210111643515530354045505560020406080100120140201
6、720182019%亿平方米清洁供热面积清洁供热率 3 为 46.4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约 3.3%,增速比 2017 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是自 2013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2018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4.3%,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 59.0%,煤炭所占比重下降约 1.4 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 22.1%,同比提高约 1.3 个百分点。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清洁供热要立足于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充分挖掘余热利用潜力,供热产业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伴随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