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老年人居家环境 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评估报告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资助 同济大学姚栋教授及其团队编撰 2022 年 7 月修订 上海市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评估报告 2/73 目录 上海市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评估报告.1 1 研究背景.5 2 研究目的.7 3 研究团队介绍.7 4 研究方法.9 4.1 文献研究.9 4.2 实地调研.9 4.2.1 实地走访.9 4.2.2 问卷调查及访谈.10 4.2.3 使用后评估.10 5 研究内容.10 5.1 既有模式识别.10 5.1.1 国外适老化改造模式.10 5.1.2 国内适老化改造模式.15 5.2 老年人意愿
2、偏好调查.20 5.2.1 居家环境认知.22 5.2.2 适老化改造意愿.25 5.2.3 适老化改造需求.26 上海市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评估报告 3/73 5.3 住宅改造项目评估.27 5.3.1 改造前入户评估.27 5.3.2 改造过程评估.33 5.3.3 改造后成效评估.35 5.4 配套措施评估.38 5.4.1 适老化改造体验馆评估.39 5.4.2 申请平台评估.40 5.5 多方意见反馈.42 5.5.1 街道社区反馈.43 5.5.2 供应商反馈.44 5.5.3 施工方反馈.46 6 研究结论.47 6.1 模式流程.47 6.1.1 主体参与度高、工种
3、仍有扩展.48 6.1.2 实施流程清晰,但仍有缺项.49 6.1.3 保障机制有力,细分时机成熟.50 6.2 供需匹配.51 6.2.1 需求多样,改造支付意愿不高.51 6.2.2 供给全面,接受度不如预期.52 上海市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评估报告 4/73 6.2.3 配套有用,形式仍可提升.53 6.3 技术方法.54 6.3.1 设计优化,与老年人生活方式结合.54 6.3.2 工法借鉴,与实施工人素质匹配.54 6.3.3 技术迭代,与新技术使用情景契合.55 7 研究建议.57 7.1 明确适老化改造的边界、完善评估体系并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57 7.2 引导多方利
4、益相关者参与,优化市场化运作机制.57 7.3 坚持可持续的改造策略,建立长效运维模式.58 7.4 利用新兴智能化技术,回应老年人多样化需求.59 7.5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增加改造满意度评价.59 附录一:老年人意愿偏好调查.61 附录二:改造前入户评估表.64 附录三:使用后评估表.67 附录四:改造名录.71 参考文献:.72 上海市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评估报告 5/73 1 研究背景 适老化改造是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科学有效的改造将大大降低老人意外发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降低服务依赖,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和“社会孤立”。城市老龄化社区住房条件
5、亟待改善。2020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据测算目前全国有 400 亿平方米的旧建筑,改造市场规模高达 15 万亿元。老旧小区中老年人口占比大,环境改造意愿强,其中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市场份额约为 3 万亿元。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优化,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涉及建筑规模大、造福人数多,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2020 年九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应坚持需
6、求导向,政府重点支持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最迫切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将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潜能引导释放出来,发展壮大养老服务、居家养老设施、老年用品等消费市场。以老年人需求为抓手,居家适老化改造为触媒,是服务居家养老的可探索路径。上海步入老龄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养老机构已无法满足更多的老年人需求,结合上海民情和老年人的心理、生理情况,政府制定了一套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积极养老政策。该政策强调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是自主独立的,且在相应情况下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帮助。居家养老的家庭化即是将老年人和家庭照护力量的生活特点与其居家住宅环境结合起来,从建筑物的大小、空间设计、内外空间的调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