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低碳之路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低碳之路 安利公司安利公司 摘要摘要 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在人体代谢活动、免疫抗体、神经冲动传导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粮食体系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在全球资源压力和环境挑战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必须认识到低碳蛋白质摄入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各国政府将食品相关排放融入自身气候目标的制定,食品企业也纷纷采取行动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推动低碳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食品系统具有上下游产业链条长、行业跨度大、居民影响力广泛等特点,
2、与畜牧业、制造业、物流运输、食物消费等息息相关,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最大的驱动力之一。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蛋白质需求的增加,营养和粮食安全是食品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中国居民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植物蛋白具有营养健康与低碳环保多重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青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饮食习惯。植物蛋白行业在中国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消费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前景光明,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报告通过广泛的研究,剖析行业发展现状,探索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的低碳路径和减排潜力,并提供植物蛋白行业低碳发展建议,以促进可持续蛋白质摄入的实践和普及。本报告深入研究了中国居民的蛋白质摄入来
3、源,对比分析了植物蛋白和动物1 蛋白在原材料和生产制造等环节的碳排放,对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的低碳潜力进行评估。本报告提倡通过减少肉类消费、选择更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促进食物多样性和减少食物浪费来实现中国居民蛋白质摄入的低碳之路。本报告希望激发更广泛的讨论和行动,鼓励政策制定者、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共同努力,将可持续蛋白质摄入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类饮食结构正在塑造环境未来,让我们在蛋白质摄入低碳之路上携手并进,创造一个更可持续、更健康美好的未来。2 1、植物蛋白低碳发展全球趋势及国际经验、植物蛋白低碳发展全球趋势及国际经验 1.1 气候变化与食物系统气候变化与食物系统 气候变暖对人类
4、当代及未来生存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和挑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 2021 年 8 月发布的特别报告指出,除非各国能统一行动,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很可能在2040 年前达到或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 1.5 C 温控目标。食物系统是一个由食物生产、加工、分配、制备和消费相关的所有要素和活动组成的复杂巨系统,贡献了全球 1/3 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大的驱动力之一。其中,畜牧业占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AFOLU)部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60%以上。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 80 亿,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收入增加及其他经济社会因素,蛋白质需求在全球范
5、围内正在增加,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营养和粮食安全仍是食品行业的一个巨大挑战,如果不改变现在的饮食模式,2050 年的蛋白质需求将会比现在多出 50%,那么动物蛋白的需求量也会同步增加,这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快速提升。巴黎协议中建议全球粮食系统需要从 2040 年起成为净碳汇,而转向植物性饮食模式是食物系统减碳效果最显著、经济成本较低的举措之一。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AR6)中首次专门评估了需求侧行为改变对于碳减排的作用。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到 2050 年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40%-70%。在食物系统需求侧,IPCC 鼓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转向平衡可持续健康饮食,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
6、而在各类举措中,植物性饮食具有最大的减排潜力。EAT-Lancet 也指出,仅仅是植物性饮食结构的改变,就可能将个人食物碳足迹减少 2/3。3 1.2 植物蛋白优势植物蛋白优势 植物性蛋白质相比动物性蛋白质更为低碳。牛津大学网站 Our world in data 通过调研 119 个国家近 4 万家农场并分析各类蛋白质食品碳足迹数据,得到 100 克不同类型蛋白质的碳排量范围值与均值。不同类型蛋白质碳排放差异巨大,但动物蛋白碳排放远高于植物蛋白。联合国提出减少食品部门的排放需要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所有阶段进行变革,其中一条较为有效的减排措施就是将粮食系统转向富含植物的饮食即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