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22 独居人群消费研究 结绳记事消费研究所 2 2022 独居人群消费研究 结绳记事消费研究所 目录 前言.3 1.背景:单身期延长和生活个体化.4 2.消费:独自花钱的苦乐.12 3.生活:多出的一小时与居家充放电模式26 4.家的功能:娱乐中心和餐饮中心37 5.疫情后的消费观变化50 6.结语与附录.62 -3-前言 2021 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中,全国共有家庭户近 5 亿户,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 1.25 亿,占比超过 25%。在超亿的“一人户”中,除去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是选择独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市场预计,未来我国单身人口将达到 4 亿,其中相当部分会
2、选择独居。独居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首当其冲的是新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人在独自娱乐,更多的人在独自进餐,独自消费的人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多。他们乐意支付溢价,花费额外的时间,从更高品质的产品消费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独居也带来了人际关系的改变。尽管独自生活,独居者并不与世隔绝。他们珍惜私人空间,为独乐买单,又不断在线上线下寻求与众人同乐的机会,为社交形式的可能性带来无穷想像。独居人群,作为规模越来越大的消费者群体,正在撑起一个千亿级规模的市场。-4-2022 独居人群消费研究 结绳记事消费研究所 1.背景:单身期延长和生活个体化 -5-2022 独居人群消费研究 结绳记事消费研究所 “个体化生活”
3、取代“家庭化生活”独居青年的增加很大部分源自我国近年的单身潮。初婚年龄持续推迟,结婚率接连下降,离婚率持续上升,由此导致的单身人口越来越多。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在一个节目中分析了单身潮的原因。结婚可能不仅仅是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也意味着两个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正因此,一部分年轻人选择短暂或长期地避开这种责任,以“个体化生活”取代“家庭化生活”。早在 2016 年,“空巢青年”就曾经成为年度热词,引发广泛讨论,当时独居者被看做生活质量较低的弱势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独居不再是人生失败的标志,加上近年疫情的发生,独居青年的身份建构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类“个人选择“越来
4、越受到社会经济体的有力支持,无论在消费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角度,“个体化生活”都成为一种主动的可选项而非被动的选择。-6-2022 独居人群消费研究 结绳记事消费研究所 2022 年 5-6 月,我们邀请了 307 名居住在不同城市,年龄在 20-45 周岁的独居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部分深度访谈,同时对 867 名非独居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样本具体信息见附录)在对受访人群的一些背景信息进行统计时,我们发现一些可作为参考的独居人群特征。数据来源:2022 独居消费研究结绳记事 N=1174 独居人群的教育程度较高 更多的独生子女会选择独居,这常被认为是从小他们就拥有自己的卧室作为独立空间有很大关系 独
5、居人群,特别是 35 周岁以下独居人群的房产拥有率低于同龄人群,大部分目前在租房的状态 -7-2022 独居人群消费研究 结绳记事消费研究所 其他一些细致的差别也在某种程度上描绘了独居者的日常状态,比如在交通工具的购置上,独居者拥车率低于非独居者,选择的车辆价格上,约有 2/3 的独居者选择单价 15 万元以下的车型,而非独居者选择 15 万元以上车型的超过一半。-8-2022 独居人群消费研究 结绳记事消费研究所 逐渐拉长的单身期,创造更多独居人群 2020 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至 28.67 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 29.38 岁,女性为27.95 岁。此外,某些一二线城市的平均
6、初婚年龄已经突破 30 岁大关。教育水平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就业和职场竞争加大、婚姻观念变化等,是初婚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随着初婚年龄的进一步推迟,个人在经济独立后,处于单身状态的时间变长了。个人在经济独立后,处于单身状态的时间变长了。在所有超过平均适婚年龄(30 周岁+)的独居受访者中,51%经历了超过五年的单身期,18%的单身期超过十年。即便在 30 周岁+的已婚人群中,也有 56%的人经历过三年以上单身期。数据来源:2022 独居消费研究结绳记事 N=1174 0.3%1.2%2.5%17.8%34.4%21.5%11.0%5.2%6.1%7.0%2.0%9.0%3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