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变:全产业链话语权加速提升 2022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 证券分析师:宋亭亭 A0230517090004 研究支持:戴文杰 A0230120090010 竺绍迪 A0230521100001 2021.12.21 2 核心观点汇总核心观点汇总 年度复盘,缺芯边际改善趋势全面确立 总量:2021年1-11月,乘用车批发销量1893.4万辆,同比增速9%;10月库存系数0.24,仍处低位;折扣环比持续下行,终端需求仍大于 供给。行业供需总量持续环比改善,复苏迹象明显,预计2022年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速12%。 结构:整车头部集中效应明显,自主强周期持续。一线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1-10月累计销
2、量512万辆,市场份额较20年末上升2pct。 混动渗透率加速提升,携手新能源共同加速碳达峰。自主品牌的全面突破让混动方案的渗透率加速提升,预计2025年混动销量613万台, 整体渗透率25%;2022年新能源销量528万台,同比增长60%。 混动:双碳路上新动能,自主接棒促崛起 政策护航:路线图2.0对行业发展做出趋势指引,认为2025年HEV车型销量占比可达40%;而双积分对低油耗(HEV)车型的核 算优惠,进一步体现出政府扶持的态度。碳达峰视角下,全生命周期排放更友好的混动车型同样也符合大势,或将与纯电车型长期共存。 技术突破,自主崛起: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链的逐步完善,HEV方案每1
3、%油耗降幅投入已从2年前的700-1000元降低至当下 333375元,且节油率可达30%40%,技术性价比凸显。日系、自主将会是供给端爆发主力,2022年吉利、长城、长安、上汽紧跟步伐, 将会推出至少10款有竞争力的车型。 600万台销售增量,超千亿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混动车型销量将达613万台,整体渗透率25%,年均复合增速达54%。同时 混动系统动力、传动、电池、电控4大模块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062-1459亿。产业链核心环节中大量中国企业涌现。 零部件:新势力新玩法,中国实现产业地位跃迁 内升提质,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冲击,中国零部件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提升。本土优势+
4、精益管理下造就快速响应能力;民企实控人 管理效率高,合资、外资配套关系的突破积累大量经验;疫情冲击影响海外零部件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加速其破产清算,供给退 出;软硬件分离趋势下,模组化趋势明显;新势力的智能电动加速国内供应商配套体系突破。 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新机遇下,国内自主零部件有弯道超车的机遇。发达完备的新能源、ICT产业生态为我国汽车产业承接新一轮发 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是蔚来、理想、小鹏等整车厂带来的供应商体系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华为、大疆等tie1在新兴领域的突破而带来 的机会。 核心增长动力包括:进口替代加速:包括内外饰、车灯、轻量化、智能驾驶、汽车电子化。新兴产业链加持:包括头部新势力
5、 自动驾驶增量部件,激光雷达,800V高压系统,功率器件,HUD等。 风险提示:行业缺芯改善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风险,海运运力不足导致运费上升风险。 TUnXjWbWmU8VxUyX9PdNaQnPnNnPqRlOrQnPiNnPpN9PpOpPvPpPmMwMmPrR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 复盘:缺芯边际改善,复苏趋势全面确立 2. 混动:双碳路上新动能,自主接棒促崛起 3. 零部件:新势力新玩法,中国实现产业地 位跃迁 4. 投资分析意见 3 4 1.1.1 1.1.1 行情回顾:跑赢沪深行情回顾:跑赢沪深300300指数指数29.2pct29.2pct 截至2021年11月
6、29日,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29.2pct。从年初至今汽车板块累计上涨22.3%,强 于沪深300指数29.2pct,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6位。 截至2021年11月,SW汽车PE(TTM)为27倍。主要系9月下旬开始,缺芯边际改善,21Q3业绩最差 时点确认,预期改善下的Q4估值率先复苏抬升。细分板块看,2021年11月乘用车、客车、零部件、载 货车的PE分别至45倍、64倍、29倍及26倍。 图2:21年初至今汽车细分板块部分跑赢沪深300指数(截至11月29日) 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 图4:2021年乘用车和零部件PE快速回升图3:汽车PE板块至27倍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