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苗与药物,有望双管齐下遏止疫情持续扩散。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持续提升,根据 Our World in Data 统计数据,截至 2021 年11 月5 日,全球已有半数人口接种了至少 1 剂新冠疫苗,累计共接种 71.9 亿剂新冠疫苗。我国境内整体新冠疫苗接种水平较高,超过十亿人口完成全程接种,全国已有多地启动加强针及小年龄段(3-11 岁)接种,根据国家疾控局统计数据,截至 2021 年 11 月4 日,我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30,267.9万剂次。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有望降低群体感染率,并大幅降低接种者重症率和死亡率。与此同时,全球针
2、对新冠病毒的药物研发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根据 ClinicalTrials.gov 统计数据,截至 2021 年 11 月 5 日,全球累计开展新冠药物临床研究 1,910 项,共涉及 632 种药物,其中 II 期、II/III 期及 III 期临床研究1,341 项。随着临床研究地不断推进,包括辉瑞口服小分子药物 3CL 蛋白酶抑制剂 Paxlovid(PF-07321332,ritonavir)、默沙东口服小分子药物 RNA 聚合酶干扰剂 Lagevrio(molnupiravir),以及此前再生元、礼来等企业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等在内的多款治疗性药物均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数据,有望显著
3、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疾病负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性疫苗的接种与治疗性药物的使用将形成有效互补,为健康人和感染者形成有力的双重保护屏障,共同抵御新冠疫情。新冠疫情影响边际缩小,立足主业寻找2022 年投资主线。自 2019 年底出现首例已知新冠病毒感染者至今,全球疫情对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民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之下,防控检测常态化、新冠疫苗与药物从无到有;在经历过 alpha、beta、gamma、delta 等突变株的考验后,防控措施与应对手段也在不断“进化”之中,整体而言,新冠疫情的影响正在边际缩小。因此,展望 2022年,作为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的行业
4、,医药的投资主线也应当更多聚焦于企业的 “非新冠”主营业务,布局行业龙头,挖掘潜力新秀。在新医改持续深化、产业技术加速迭代、专业人才不断涌现、资本支持日益加强的当前,中国医药企业面对四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犹如逆水行舟,唯有升级创新,方可乘风破浪。在这争流百舸中,既有经验丰富不急不缓的巨轮,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完善业务布局加速国际化进程,如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爱尔眼科等;亦不乏技术过人全速前进的轻舟,在部分领域优势明显并在自己擅长的赛道上一马当先,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南微医学、启明医疗等。因此,在投资方面,除重点关注一线大龙头企业外,也可自下而上找寻各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龙头。2021 年
5、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创新提速。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截至 2021 年10 月 24日,无论是 1 类新药临床申报数量,还是创新药获批数量,均有明显提升。药品领域,双抗、ADC、PROTAC、细胞疗法、基因疗法、mRNA 疫苗等前沿方向创新企业辈出;器械领域,TAVR、电生理、外周介入、一次性内镜、手术机器人、癌症早筛等新兴赛道优秀企业迭现。随着创新从浅滩进入深水区,驶向无人区,企业研发更具挑战,投资者选股难度也陡然增长。好在源头活水多,在各个新技术领域,biotech 成长为 biopharma 的窗口依然开启,专精特新企业有望凭借技术优势搭建差异化产品管线,同时完善商业化能力与加强 BD 能力,
6、以寻求突围。伴随着中国创新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卖水人”CXO 与生命科学上游高光依旧。对于CXO,2021 年以来,创新药投融资数据依然向好,但随着基数的膨胀,行业的长期超高速增长恐难以维系,个股分化或逐步突显。对于生命科学上游,以抗体药物、激素类药物、疫苗、部分 IVD 试剂等为代表的下游生物制品的应用场景与规模日益扩大,加之新冠疫情爆发后给行业带来的国产替代契机,相关标的异军突起,后续仍需持续跟踪企业订单与品牌效应的持续性,中长期来看,能够持续进行产品品类拓展与国际化业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