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所谓的社区,是指由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作为居住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运行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了打造更宜居的社区生活生态,城市规划者在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计划。以上海正在打造的“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例,理想状态下,15 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宜居性生活圈建设成为城市改造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此,贝壳研究院创新性提出了“分钟城”概念,我们强调因地制宜,希望每个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居民
2、需求等,进行“邻近大爆炸”,即以家为中心,在适合城市的步行时长范围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一切之需,例如家庭、商店、娱乐、教育和医疗等,而对于是 15 分钟城市、10 分钟城市或者5 分钟城市可以具体对待;同时,“分钟城”始终强调人们对于城市美好居住生活的可获得感,研究“人”的生活状态及由此引起的生活圈互动需求,努力完善需求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居民在社区内生活,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不满因素。调研发现,新青年受访者表示,最大的社区不满因素包括居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区卫生条件差及楼间距不够等。我们进一步将不满因子进行了聚类,分为人群素质、物业管理、配套服务及楼盘品质等4 个关键影响因子,发现楼盘品质及
3、物业管理成为影响新青年群体居住生活质量的首要因子(参考贝壳研究院2021 新青年居住消费报告)。在人群素质这一类中,排名首位的是“居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物业管理这一类中,排名首位的是“社区卫生条件差,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在楼盘品质中,排名首位的是“楼间距不够,采光受到影响”;在社区内配套服务中,排名首位的是“没有配套的健身场地与儿童游乐园”。2.4 不同性别群体对社区不满意情况表现:均集中在楼盘品质和物业服务我们筛选了不同性别群体对社区环境不满意指数较高的 TOP5 选项,比较有何异同。结果发现,相同点是,年轻男女性群体的不满意点均集中在楼盘品质和物业服务;不同点是,年轻男性受访者的问题聚
4、焦在“小区绿化”方面,而年轻女性受访者仍聚焦在“楼间距”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区绿化已经成为客群购房前考虑的必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与居住幸福指数强相关。社区周边配套的丰富性及可达性与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有显著的关联性。试想,您所居住的社区,能在 15 分钟的步行时长内,抵达您的日常生活所需,这就是生活便利性的显著表现。对于新青年客群而言,他们对于当前所居住社区配套的满意程度如何?调研数据显示,过半年轻受访者对当前的社区配套的认可程度为一般水平,占比约为 56.9%,其次是 25.1%表示比较满意,表示很满意或者很不满意的占比都比较低,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对当
5、前社区的配套情况的态度是尚可接受。如果分城市能级看,会有何显著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级越高,受访者对社区配套情况的满意程度相应越高,三线城市对社区配套环境表示满意及很满意的占比之和约为26.15%,二线城市约为 27.39%,一线城市约为 31.06%。贝壳研究院基于“分钟城”的理念,定义了并测算了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以此来量化社区配套的便利性情况,基于城市层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在中国的大城市中,绝大多数区域重点城市生活便利性表现都还不错,以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代表,同时,南方城市整体要好于北方城市。从结果看,无论是调研数据,还是基于大数据测算,两者得出的结论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即居住便利性与城市能级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这种相关性预计会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