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价提升推动产品结构由圣诞树型向纺锤形转变,酒企纷纷“杀入”6-10 元价格带。当前国内啤酒主流消费价格带在 3-5 元,多为清爽型啤酒,如百威英博旗下的哈啤清爽、华润的清爽、青岛大优等,此价格带产品在整体啤酒销量中占比为 60%。中档啤酒的价格集中在 6-10 元,目前占比为20%,主要产品有华润的勇闯天涯、青啤的经典、燕京的清爽。随着我国啤酒行业的高端化提升,酒企已积极布局此价格带,此价格带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升级方向,这也预示未来三年内啤酒行业产品格局发展方向为纺锤型产品结构,主流档产品将由中档产品替换,这一过程将是啤酒行业结构性高端化最主要的核心部分。高端市场扩容拉动啤酒行业收入腾飞。根
2、据Globaldata 数据,2018 年我国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量为 803 万千升,预计 2023 年消费量为 1020 万千升,CAGR 为 5%。假设2024-2025 年高端及超高端啤酒消费量维持 5%增速,我们预计 2025 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 1,125 万千升,考虑到中国酒业协会提出“十四五”啤酒总产量目标为 3,800 万千升, 2025 年高端及超高端消费量占比将达到 30%。在高端市场带动下,根据“十四五”目标, 2025 年啤酒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 2400 亿元,较2020 年1,469 亿元增量达到 930 亿元。结合人均 GDP 和啤酒吨价,国内啤酒吨价(餐饮零售口
3、径)仍有上升空间。如图 11 展示了不同国家的 2021 年人均 GDP(IMF 预估值)和啤酒吨价(餐饮零售口径),方块大小代表人均 GDP 与啤酒吨价的比值,方块越大,即人均 GDP 与啤酒吨价比值越大,即啤酒相对于人均 GDP 来说越“便宜”。从图可见,啤酒价格与人均 GDP 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向关系。2021 年,中国预计人均 GDP 为 11,819 美元,啤酒吨价为 2,160 美元/吨,人均 GDP 与吨价比值为 5.47。与消费习惯相近的日韩相比,我国人均 GDP 与吨价比值显著高于日韩,即我国啤酒价格相对于人均 GDP 更加“便宜”;与人均 GDP 接近的俄罗斯相比,我国啤酒
4、吨价显著较低。综上,我们认为,无论从人均 GDP 与啤酒吨价比值,还是从人均 GDP 与啤酒的正相关关系来看,随着未来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均 GDP提升,啤酒吨价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中国啤酒行业形成了明晰的区域竞争格局。目前,中国各大龙头啤酒企业均拥有自己的优势基地市场,各企业分省而立,辐射全国。这一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制于两大因素:(1)物流半径限制。啤酒包装较重而价值较低,包装较重意味着单位运输成本较高,同时因为玻璃瓶易碎的特点,啤酒输运距离过长易导致瓶子破碎;玻璃包材价格相对较高,回瓶需求也提高了对运输半径的限制;(2)消费规模影响。与白酒相比,中国人均白酒消费量约为8 升/年,人均啤酒消费
5、量约为 33 升/年,啤酒消费数量更多,接近于大众饮品。较高的消费量对啤酒企业的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加之运输半径的限制,产能多集中于市场周边,这决定了啤酒行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啤酒龙头分省而立形成基地市场,为企业贡献主要利润。一般而言,基地市场使公司能够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通过深化分工提升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基地市场向周边市场辐射,可以覆盖更大的市场,扩大成本领先优势。而对于啤酒行业来说,基地市场形成的两个要素是:(1)市场容量足够大;(2)公司市占率足够高(40%以上)。规模效应帮助公司进一步优化成本,较高的市占率又赋予公司更高的议价能力,双因促使公司能够在基地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山东和陕西便是青岛啤酒的基地市场,市占率超过 65%;华润啤酒在四川、贵州市占率超过60%;百威在福建和黑龙江;燕京在北京、内蒙和广西;嘉士伯在新疆、宁夏、重庆、云南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