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硅料及银浆、背板等辅耗材成本大幅上涨影响,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中游制造环节盈利能力承压。我们根据产业链即时价格测算,理论上,若不考虑库存及交付周期影响,则 2021 年以来,硅片、电池片环节盈利明显回落,组件持续处于盈利低位,且 Q3以来盈利压力或进一步增大。我们研判,在 2022 年终端需求有望回暖的背景下,随着主辅材价格或将震荡回落以及光伏中游竞争格局变化,硅片、组件等环节实际盈利能力将分化。单晶硅片行业产能进入快速扩张阶段。我们统计单晶硅片行业 Top15 企业 2021 年底总产能或将增至约 390GW,预计 2022 年底产能将进一步突破 600GW(+54% YoY),相较
2、2022 年全球约 210GW 装机(约 260GW 硅片)需求而言,名义产能将显著过剩。在新产能增量中,预计隆基、中环、晶科等传统龙头新扩产规模占比约 2/3,上机、高景、京运通等新兴硅片厂占比约 1/3,行业竞争将趋于激烈。硅片龙头纷纷签订硅料长单,以尽可能保障供应链安全和新产能开工率。在硅料供给紧张、硅片持续扩产的情况下,硅片头部企业基于供应链安全和保障开工率,纷纷与硅料企业积极签订长单,目前硅料厂年产能已有近 6 成被硅片企业通过长单优先锁定。尤其是头部硅片(或一体化)企业在采购谈判上具备一定优势,采购比例相对较高。单晶硅片实际产能短期受硅料供应瓶颈抑制,硅片价格跟随硅料上涨。尽管 2
3、021 年来单晶硅片名义产能持续快速提升,但由于硅料供给瓶颈限制,预计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 6 成左右,具备供应链管控优势的头部企业开工率相对较高,行业实际有效单晶硅片产能相对有限,供需格局处于平衡甚至略显紧张状态。因此,随着硅料价格大幅攀升,单晶硅片价格亦持续上涨,目前 G1/M6/M10/G12 硅片价格较年初涨幅已分别达76%/78%/76%/66%。硅料供应能力提升或将释放硅片有效产能,硅片或面临竞争加剧和盈利回落压力。硅料价格上涨前期,单晶硅片企业得益于价格跟涨,以及低价库存红利,仍维持在相对丰厚毛利率。然而,随着低价库存逐步消耗,以及 2021Q3 中后期硅料价格进入急涨期,但硅片
4、价格受下游需求萎靡影响成本传导通道逐步受阻,厂商毛利率迎来普遍回落。我们预计, 2022H1 在硅料新增有效产能不多的情况下,硅片环节仍将面临实际产能受限的情况,硅片价格战短期内仍将受到抑制;但随着 2022H2 硅料供给压力稳步缓解,硅片产能加速放量的情况下,行业或将面临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同时在硅料价格下行阶段叠加库存减值压力,硅片企业超额利润或将消除,盈利能力逐步触底,行业毛利率有可能落至 20%以下。M10/G12大硅片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2021/22/25年大尺寸渗透率将达50%/70%/90%左右。大硅片有助于提升硅片产能、降低单位投资和能耗,摊薄非硅成本且提升组件功率,根据中环
5、股份的测算,210 比 166 在电站建设环节节约 12%的 BOS 成本。据 PVinfoLink统计,2021H1 大尺寸的 M10、G12 产品提升至 30%左右,预计全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约50%;其中,M10 产品由于技术成熟度和良率控制等优势,成为多数组件企业起步导入大尺寸产品的优先选择,因此短期内 M10 渗透率提升快于 G12。我们预计 2022 年 M10/G12大尺寸硅片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70%左右。短期内大尺寸渗透率提升仍由 M10 尺寸主导,但中长期 G12 或将成为绝对主流。尽管目前已有设备厂商在准备 220-230mm 向下兼容的设备方案,已应对未来尺寸进一步大
6、型化,但考虑到近两年 M10、G12 硅片产能集中扩张,且良率、辅材、电站相关配套等多方面限制,预计短期内难以出现 182、210mm以外更大尺寸硅片的推广应用。薄片化降本优势明显,发展有望提速。根据中环股份测算,硅片每减薄 10um,成本原材料对应下降 2.5%,薄片化对于降本意义重要。目前 P/N 型单晶硅片主流厚度分别为170m 和 160m,CPIA 预计到 2025 年将分别减薄至 140m 和 130m。N 型电池具备高转换效率优势,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从目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