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几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将保持年均40%-50%的增长,GPU与FPGA市场已被国外寡头占据,唯ASIC尚未被头部企业垄断,成为各方布局焦点。人工智能芯片产业规模高速增长。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由2018年的66亿美元(约437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的912亿美元(约6,100亿人民币),CAGR为45%22。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将同样保持40%-50%的增长速度。宏观政策环境、技术进步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等利好因素将驱动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80亿元人民币23增至2025年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从市场格局来看,由于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在GP
2、U和FPGA市场独占鳌头,只有ASIC尚未被头部公司占据。英伟达和AMD凭借并行计算架构专利以及人工智能广泛成熟的开发生态环境垄断GPU市场。Xilinx(赛灵思)和英特尔Altera凭借与芯片配套的硬件程序语言、软件设计工具专利和多年电路设计仿真测试经验占据了FPGA市场。在中国FPGA市场中,Xilinx和Altera双寡头市场占比高达52%和28%24,从技术到知识产权等方面,国产FPGA厂商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当前只有ASIC尚未被头部公司垄断,由各企业针对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进行开发。2018年以来,中国ASIC芯片企业数量激增,但目前仍以国外算法架构设计为主,本土芯片算法设计企业的
3、市场占有率仅为30%,从细分产品来看,中国工业市场对于FPGA的需求高于全球。据MRFR统计,2019年全球FPGA的市场规模为69亿美元左右,其中工业领域占比大约为12%,市场规模约为8.3亿美元。2019年中国FPGA的市场规模约为187.5亿元人民币,其中工业市场应用占比约为28%,市场规模约为52.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FPGA在中国工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100亿元人民币,主要应用在工业通讯、电机控制、机器视觉、边缘计算、工业机器人等场景2。相较赛灵思、英特尔等国际巨头,中国FPGA的研发起步晚、但进度逐渐加快,与国际头部企业的差距己经由3代缩短至2代27。在全球科技竞争激烈和
4、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国内芯片企业的发展迎来机遇。中国ASIC发展迅速,2018年中国ASIC芯片产品销售规模为66亿元人民币,占全球销售的3.2%;预计到2023年,中国销售规模将达到373亿元人民币,占全球销售比例的8%,到2025年有望接近全球占比的10%28。中国ASIC芯片产品销售持续增长是受边缘计算增长的驱动。此外,未来能够同时进行训练和推理的人工智能终端设备会更加普及,为ASIC的大量应用提供载体。预计2025年,ASIC芯片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约50%。其中,自动驾驶领域的ASIC芯片渗透率或达到100%,机器人领域ASIC芯片的渗透率约达到60%,智能家居领域AS
5、IC芯片的渗透率约升至50%。传统家电领域设备运算量较大,芯片研发成本相对更高,该领域ASIC芯片的渗透率增幅预计不超过10%。人工智能的云部署方式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0亿元人民币,占整体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的43%,为制造企业提供开发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的机会。人工智能部署既可以在自有设备/私有云上,也可以在公有云上。由于目前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自有/私有云部署占据多数市场份额。公有云可以大幅降低每个单元的储存和计算成本,甚至通过跨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但也带来了复杂性。企业担心一旦将诸如工厂生产过程、资产性能管理的数据放到云平台上之后,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问题会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