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目前聚氨酯减震元件主要是缓冲块,客户包括上汽、一汽、长城、吉利等国内主机厂和大众(德国)、奥迪(德国)、保时捷(德国)、通用(北美)、本田(日本)、马自达(日本)等国际主机厂,此外还包括天纳克等知名减震器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在新能源领域客户为保时捷电动车 Taycan、奥迪 e-tronGT、大众朗逸 BEV、宝来 BEV、高尔夫BEV、威马汽车、爱驰亿维等。公司聚氨酯缓冲块国内乘用车市占率超 30%,排名第二;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市占率高达 46%。新能源汽车对底盘隔音减震要求更高,更倾向于使用隔音消振性能更佳的聚氨酯减震材料。纯电车由于拿掉了最大噪声源发动机和多档变速器,替换为电机和单档
2、变速器,因此动力、传动系统震动噪音明显低于燃油车。但是由于最大噪声源发动机、变速箱的消失使得底盘系统等噪音问题凸显,所以电动车对底盘隔振设计需求更高、底盘减震零部件的振动特性要求更高。与橡胶材料相比,聚氨酯动刚度(动刚度越低,噪音越低)为 1.5-1.7kN/mm,而橡胶材料则为2-2.3kN/mm,因此聚氨酯材料具有更优的降噪吸声效果。与橡胶材料相比,聚氨酯具有非常高的可压缩性、变形能力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同样的振动聚氨酯材料的减震元件可以达到更大的形变,因此聚氨酯材料具有更优的消振效果。所以新能源汽车更倾向于使用聚氨酯减震材料来替代橡胶材料。受益于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要求
3、越来越高,也将加速聚氨酯材料对橡胶材料的替代。乘用车悬架系统的缓冲块、弹簧垫和减震支撑产品等减震元件,在降低车辆行驶噪音、提高车辆在转弯和剧烈颠簸行驶。状况下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延长悬架系统减震器总成寿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聚氨酯材料在减震效果、耐用性、降噪性相对于橡胶材料均具有优势,随着乘客对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聚氨酯材料逐渐取代橡胶材料。另一方面,聚氨酯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可扩大应用范围,新能源汽车上的聚氨酯产品单车配套价值量或将大于传统燃油车。聚氨酯材料除了应用于底盘悬挂系统减震元件之外,在新能源汽车上可以扩大应用范围,目前已可预见拓展至电动机悬置、电池底座悬
4、置等新的应用,可为公司业务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橡胶相比,聚氨酯材料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并不具有优势,因为发动机对悬置的耐高温要求较高,所以聚氨酯材料在发动机领域的应用较少。但是电动车的电动机悬置、电池底座悬置等对温度要求较低,而聚氨酯材料在形变能力和轻量化等方面比橡胶更具优势,因此聚氨酯材料能够在电动车上扩大应用范围,可能拓展至电动机悬置、电池底座悬置等地方,届时聚氨酯减震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单车配套价值量将高于传统燃油车。聚氨酯减震元件和轻量化塑料踏板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痛点,二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较高,将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聚氨酯减震元件斩获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19-20 年在
5、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市占率均在30%以上。公司聚氨酯减震元件配套保时捷Taycan、大众朗逸BEV、宝来BEV、高尔夫BEV、别克VELITE5、一汽大众MEB平台、上汽大众MEB平台项目、奥迪(德国)e-tronGT、奥迪德国 PPE 平台等外资、合资新能源车型以及小鹏汽车、北汽新能源、威马汽车等国内新能源车型。2020 年公司实现新能源车型配套减震元件销售数量约 146 万件,占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约 33%。轻量化踏板配套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及造车新势力,有望受益电动智能新周期下自主品牌崛起。公司踏板业务新能源客户包括蔚来、理想、威马、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等国内新能源车型以及大众 MEB 平台等合资新能源车型。2020 年公司实现新能源车型配套轻量化踏板总成销售数量约 17.2 万件,占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约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