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南亚、南亚地区需求强劲,国际供需关系逐步偏紧。日本韩国印度煤炭进口整体增加。2016 年以来印日韩三国煤炭进口量持续稳定增长,2019 年已经超过 2014 年水平。虽然 2020 年出现下滑情况,但是预计随着国际经济的恢复,尤其是随着印度的恢复,三国进口量将预计 21 年开始延续 2016 年以来的增长态势。东南亚、南亚地区煤炭消费需求维持高位。亚太地区煤炭需求受火电需求拉动呈现小幅增长态势。随着东南亚、南亚地区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能源消费将出现快速增长。这些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已远超自身产量,将主要依靠进口维持可持续工业发展的能源需求。东南亚、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其能源需求将全面重塑全球
2、经济和能源格局。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主要煤炭生产主体,同时也是世界主要煤炭生产主体,主要为国际矿商(产能主要涵盖澳大利亚、美国、南非、哥伦比亚)、印尼和蒙古国。该部分主体产量总量呈现下降趋势。国际矿商煤炭产量 2014 年达峰后,至 2020 年已经下降 44%,预计到 2022 年产量绝对量下降 3 亿吨,降幅 47%。国际矿商对于矿山投资建设的论证一般考虑 30 年至 50年的下游消费变化,因此自 2014 年以来,哪怕 2017 年国际煤价反弹暴涨至 120 美元/吨,吨煤毛利高达 70 美元,也并未动摇国际矿商不断下降煤炭产量的计划。国际矿商煤炭产能不断收缩,尤其是力拓已经于 2019 年
3、彻底退出煤炭行业。近三年南非地区的中小煤矿加速退出,最终导致国际主要矿商煤炭产量大幅下滑。即便预期 2021 年受益于国际通胀煤价上涨,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复苏,国际矿商均未有大幅增产计划,在其 2020 财年年报中,仅有博地能源、淡水河谷表示预计 2021 年产量均不高于 2019 年,而其他矿商均表示预计 2021 财年公司煤炭产量均继续大幅下滑。国际矿商煤炭部门资本开支维持低位,无新建产能计划。2020 年由于煤炭需求下滑,伴随着自然灾害,工程限制以及矿场停产,必和必拓、英美资源等主要国际矿商在煤炭业产量均呈现阶梯式下滑,且煤炭业务板块均无大规模资产开支计划,未来国际主要矿商煤炭产量仍将持续
4、下降。印尼产量基本维持相对稳定,预计出口增量有限。尽管印尼煤炭资源存在埋藏深度浅,储量大等特点,但是由于 2009 年印尼政府通过新的矿产和煤炭矿业法中不但限定了矿区面积,对煤矿开采产生影响;还规定“煤矿外资股权在其矿山投产 5 年后有义务向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地方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减持其股份”。并在 2012 年出台新矿业法修正案,进一步规定外国所有权的普通矿业许可证(IUP)持有人必须在项目投产后的 10 年内确保印尼国民对矿业公司至少拥有 51%的所有权。该种紧缩的矿业政策导致外资减少甚至直接退出在印尼的煤矿投资,从而造成印尼煤炭产能扩张受到一定限制,印尼近年来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5、维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印尼煤炭生产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印尼六家大型矿商,合计产量约为 2.5-2.6 亿吨,近年产量基本维持平稳;另外按一部分为带有地方军方背景的分散的矿商,该部分煤矿产量过去数年产量大幅增长,但是基本也达到瓶颈。2015 年以来印尼六大矿商合计产量维持在 2.5-2.6 亿吨左右相对稳定的水平。近年各家主要矿商资本开支基本维持稳定,并未有大规模增长。而印尼总产量近三年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印尼 2018-2021 年产量维持在 6 亿吨左右,由于露天煤矿煤层分部不均匀原因,产量波动较大。该部分产量较 2014 年增长了 1 亿吨左右,主要是 2018 年大幅增长。近三年受煤炭资源分布不稳定影响,产量基本维持平稳,无大幅增长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