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算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叠加疫情因素影响,算力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对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算力已成为我国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信息基础设施,算力成为衡量数字经济活力的关键指标。在 2016-2020 年期间,我国算力规模平均每增长42%,数字经济规模增长 16%,GDP 增长 8%,与全球相比,我国算力对数字经济和 GDP 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算力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和产业能级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通过国家投入产出表模型计算,2020 年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算力产业规模达到
2、 2 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1.7 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6.3 万亿元,即在算力产业中每投入 1 元,平均将带动 34元的经济产出。其中,算力产业对电子元器件、计算机、材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的直接拉动作用较大,直接带动经济产出高达 1.5 万亿元;在行业领域,算力的投入对制造业、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经济产出带动作用较为明显。我国高度重视算力发展。2021 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2021 年
3、 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确用 3 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在需求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算力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算力应用的发展。为全面梳理、客观评价我国算力发展状况,对我国算力拥有更为科学、具象的认识,结合算力发展特点和重点影响因素,建立中国算力发展指数,全面客观评价我国各省份算力发展水平,为全国及各省份算力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基于上述对算力内涵的界定与其发展特点的分析,并综合参考IDC10、罗兰贝格11、华为、浪潮等国内外机构和企业对算力
4、测度及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在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白皮书从算力规模、算力环境和算力应用三个维度选取相关指标建立中国算力发展指数,全面客观评价我国算力发展状况,分析各省份现阶段的算力发展水平。中国算力发展指数指标选择时遵循科学性、代表性、独立性的原则,结合算力发展特点和重点影响因素,并综合考虑到在省域层面上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比较性。维度一:算力规模。主要基于基础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三个方面来衡量算力规模。基础算力主要是基于 CPU 的存量服务器算力水平,每台服务器采用单精度浮点数(FP32)计算能力来衡量算力性能12。智能算力主要是 GPU、FPGA、ASIC 或其他加速器支撑的高并行
5、、高密集计算能力的异构算力水平,目前用于深度学习中的半精度浮点算力数(FP16)计算成为智能计算的主流。超算算力主要是基于国际知名排行榜 TOP500、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 统计全球及我国超算算力的规模,并参考超算生产商的相关数据。超算算力测算主要以超算系统运行 LINPACK 基准测试,采用双精度浮点数(FP64)计算能力来衡量超算的算力性能。算力规模测算时统一折算为单精度浮点数(FP32)算力进行统计。维度二:算力环境。主要基于网络环境和算力投入来衡量算力环境。持续优化的网络环境为算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IT 大规模投资将会对算力增长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网络环境重点聚焦互联
6、网省际出口带宽和 5G 移动基站覆盖情况,主要反映各地区在数据和互联网等业务上与国内其他地区数据传输服务能力,以及本地区的边缘计算支撑能力。计算与网络相互协同能够促使算力水平的提升,各地区的网络传输服务能力和边缘计算支撑能力决定了算力的全局化调度水平,推动算力供需关系的平衡。算力投入力度重点聚焦计算硬件、软件、服务等投入情况,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驱动算力的发展,带动计算硬件、软件、服务支出的增长。维度三:算力应用。主要基于消费应用水平和行业应用水平来衡量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