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全球负极龙头向锂电材料龙头拓展迈进-210906(29页).pdf

编号:50929 PDF 29页 1.15MB 下载积分:VIP专享
下载报告请您先登录!

贝特瑞-全球负极龙头向锂电材料龙头拓展迈进-210906(29页).pdf

1、复盘动力电池中游材料发展历史,是技术不断进步推动企业生产出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产品,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整体降本,电动车逐步获得经济性的过程。在产业的不断成长过程中,龙头公司只有材料技术领域有领先于同行的理解,才能在行业的更新换代过程中最先收益,逐步拓展新客户并且提高已有客户渗透率,逐渐占领市场。贝特瑞是石墨专家,负极材料新技术的全面领先。硅碳负极能量密度具有显著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主流的负极材料。石墨材料的理论克容量为372mAh/g(每6 个碳原子嵌入1 个锂离子,形成 LiC6 结构),目前高端产品已经达到360-365mAh/g,接近理论容量,石墨负极材料逐步达到上限。因此需要更高能量密度

2、的新材料来应对需求。硅材料负极在脱嵌锂的过程中,存在体积膨胀问题,满嵌下体积膨胀达 320%。膨胀造成部分活性物质处于孤立状态而不再提供容量、硅颗粒无法承受应力而粉化、造成SEI 反复破裂及生长,总之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由于硅、碳的化学性质相近,二者可以进行紧密结合。硅碳体系中,硅颗粒作为活性物质提供容量;碳颗粒缓冲硅颗粒的膨胀并提供导电性,同时减少硅之间的磨合。因此硅碳负极成为硅基负极中最具产业化优势的细分领域。硅碳负极的应用受限于技术与成本。1)技术上,如何控制好充放电中材料膨胀(碳膨胀10%,硅最高达320%)以及首次库伦效率(石墨负极90%以上,硅碳负极一般只有80%+)。2)成本

3、高于石墨负极。硅碳负极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负极厂商的持续拓展,另一方面需要电池厂商自身技术工艺的配合提升。公司硅碳负极技术积累深厚,领先同行产品代际差。公司早于2006 年便开始进行硅碳负极技术的研究并获得第一项发明专利。公司目前已完成三代产品的研发突破,比容量从第一代650mAh/g 提升至第三代的 1500mAh/g。公司生产的硅碳负极材料能有效避免硅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减少副反应,所设计的结构可以有效缓解硅的体积膨胀。采用硅碳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产品具备高容量、高功率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目前,公司的硅碳负极材料已经突破至第三代产品,比容量从第一代的650mAh/g 提升至第三代的1,500mAh/g,且正在开发更高容量的第四代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已批量出货配套松下-特斯拉,国内市占率遥遥领先。松下-特斯拉体系中最初应用的硅碳负极便是由日立化成提供。松下自2012 年顺利将硅碳负极应用,多年应用相对成熟。但随着国内技术不断完善,贝特瑞的硅碳负极 13 年已通过三星验证,后成功进入松下-特斯拉体系,并逐步占据主供地位。2019 年公司硅碳负极出货量为2297 吨,主要客户为松下、三星。

友情提示

1、下载报告失败解决办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报告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贝特瑞-全球负极龙头向锂电材料龙头拓展迈进-210906(29页).pdf)为本站 (半声) 主动上传,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个皮匠报告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