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未来:三架马车并驾齐驱,谱写发展新篇章1. 原料药 CDMO:立足“深度和广度”,推进一体化精益运营CRO 及 CMO 服务双管齐下,发挥一体化协同效应。公司原料药 CDMO业务依据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可分为前端 CRO 业务及后端 CMO 业务。 CMO 业务指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项目,是公司成立之初的核心及优势业务,其单项目商业价值高(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美金)、产能需求大、可持续性强,对质量的稳定性和供应链安全性的要求高,公司主要为其提供持续的工艺优化及生产服务。而 CRO 业务,指处于临床前和临床早期的业务,是公司战略转型以来特别是2017年收购美国工艺化学CRO公司 J-STAR 后开始重
2、点布局的业务,其特点是项目数量多、单项目价值量较低(平均 20-30 万美金)、对速度敏感性高及成本敏感性低。相比CMO 业务侧重于生产和工艺放大能力,CRO 业务则侧重于高效交付和灵活的研发及生产资源配置能力。营收规模及毛利率抬升助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近几年,公司原料药CRO 及 CMO 业务均实现了快速增长。2020 年公司原料药 CRO 业务实现营收 5.64 亿元,同比增长 15%,占公司总营收 27%。2020 年增速放缓主要系疫情影响业务整体交付以及海外客户的开发所致。2021 年上半年 CRO 业务恢复高增长,实现营收 3.59 亿元,同比大增 58%。CMO 业务板块, 202
3、0 年实现营收14.49 亿元,同比增长41%,总营收占比达70%。CMO 业务板块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原有商业化品种需求增加以及新增临床后期阶段项目带动的销售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前端 CRO项目的引流效应逐步显现。同时受益于公司订单的增长、产能利用率及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公司原料药 CRO 及 CMO业务毛利率处于整体不断上升的阶段。精益运营策略下,未来板块有望为公司持续贡献业绩增量。原料药 CRO:技术平台驱动发展,前端项目向后端引流五位一体核心技术平台,打造公司独有竞争优势。公司依托重庆、上海、成都以及美国新泽西在内的四大原料药研发中心,构建了包括结晶、酶催化、
4、流体化学、连续反应及高活物质合成在内的一体化核心技术平台。以结晶和酶催化两大代表性技术平台为例:(1) 结晶技术平台:2017 年公司收购结晶领域标杆企业美国 J-STAR,依托于其领先的结晶技术,公司开启了自身结晶技术能力的建设以及专业高效的结晶技术团队搭建。2020 年公司进一步与 AI 制药公司晶泰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讨在药物晶型预测、药物结晶工艺研究开发、药物智能开发平台等领域的多项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药物研发和生产效率,打造药物固态研发服务的行业新标杆。2020 年,公司结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共辅助 5 个固态项目研发,服务客户数达 30 余家。(2) 酶催化技术平台:2018
5、 年公司与拥有世界领先生物技术催化能力的 Codexis 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酶制备及酶催化生产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公司借助 Codexis 独有的蛋白质工程平台技术,逐渐完善自身的酶开发、筛选、发酵和应用的生物催化技术能力。2019 年,公司分子生物实验室投入使用,重庆发酵中试实验室建设完毕,5 升、20 升和 300 升发酵罐陆续上线运行,具备了从克级到公斤级酶粉制备能力。2020 年公司持续扩大酶库和酶催化项目数量,启动酶进化改造,酶的设计和定向进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项目储备丰富,CRO 前端“引流”效果显现。公司在战略转型引入 CRO业务后,临床各阶段项目交付及储备数逐渐开始丰富。20
6、16 年至 2020年,公司完成的临床早期项目数由 69 个爆发式增长至 224 个。2020 年服务的临床 III 期及新药上市申请项目数分别达到 41 个和 94 个,相比2016 年均有显著提升。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原料药 CRO 业务为CMO 业务导流项目 12 个,项目导流带来的订单增量约 4,800 万美元。而从创新药活跃项目数来看,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0 年公司拥有的创新药活跃项目数(不含 J-STAR)达 456 个。截至 2021 年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