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全球趋势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设定了碳中和或零碳目标,各国对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利用市场潜力的信心不断增强。相关研究表明,以欧洲为例,仅在交通、建筑环境和食品领域实行以再生资源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到2030年的年经济效益将达到1.8万亿欧元2。总体来看,和零碳转型其他关键技术领域相比,再生资源利用整体的技术和商业成熟度较高,有望在近期内取得较可观的投资回报。未来5年将是再生资源利用规模化和投资价值变现的井喷期,利益相关方应抓住机遇,摘取这“低垂的果实”。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再生:到2050年,钢铁、水泥、铝和塑料行业的产品需求减量幅度可达16%53%,且再生产品占总产量比例可高达60%,碳减
2、排潜力达230亿吨。钢铁、水泥、铝和塑料等工业原材料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零碳或大规模脱碳的难度大。目前行业普遍认可的实现上述高耗能产业脱碳手段包括加强资源再生实现需求和生产物料减量化、进一步提高能效、提高电气化水平、氢能和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替代、部署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等脱碳技术。与其他脱碳手段相比,加强资源再生利用明显具有技术成熟度高、投资回报大、现有资产利用性强等优势。上述行业主要可挖掘以下两个方面的资源再生潜力:是减少对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需求,主要手段包括(1)在设计和消费环节减少浪费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原材料需求,和(2)通过共享的商业模式和增加产品使用寿命来
3、降低获得单位服务所需的产品量;二是减少单位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碳排放,主要手段为提升回收材料生产替代初级产品的占比。在RMI的2O5O零碳情景下,钢铁、水泥、铝和塑料行业的产品需求减量幅度可达16%53%,且产品的回收再用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钢铁领域,年产量将由目前的约10亿吨下降到2050年的4.75亿吨,以废钢铁为原料的短流程钢占钢铁总产量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仅10%左右上升到6o%3,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初级钢的年产量将从目前的9亿吨下降到205o年的1.9亿吨,与参考情景比贡献10o亿吨减排量(2020年到2050年累计值,以下同);水泥方面,年产量将从目前约24亿吨下降到205o年的8亿吨,且再生水泥将占到总水泥产量的35%,与参考情景比贡献75亿吨减排量。回收的水泥一方面可以用作再生混凝土、路基材料、回填材料等,其成本和使用新水泥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可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未熟化的水泥进行再用;在铝材方面,尽管中国铝材年产量将从目前36o0万吨上升到约8900万吨,但再生铝占比将从16%增长到2050年的6O%,与参考情景比贡献24亿吨减排量;对于塑料而言,年产量将从目前的8200万吨小幅上涨到95O0万吨,但再生塑料占比将从目前的23%左右上升到2050年的6O%,与参考情景比贡献30亿吨减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