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及韩国都在不断加码OLED,OLED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区,从占比来讲,从2021年左右开始中国及韩国的开始稳定在50%左右。从新增产线的情况来看,多数产线投建在中国(包含了LGD的广州线)。结合中国不断有OLED产能的释放,中国OLED上游供应商将迎来发展机遇。未来随着中国在面板领域的分量加重,面板厂商们降低成本的需求仍在,将带动更多的本地区供应链厂商的发展,加快面板上游国产替代化的进程。发光层是OLED 材料的核心部分,其使用的材料决定着器件的发光效率。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对大量作为发光材料的有机化合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小分子、高分子和配合物三大类。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的优点是材料的
2、纯度相当高,可生成高质量的薄膜。荧光量子效率高,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发光。缺点是热稳定性较差,载流子传输能力有限。在器件制备中,一般采用较低浓度掺杂在主体材料中使用,这就要求有机小分子的吸收光谱与主体材料的发射光谱有很好重叠,从而实现能量从主体到小分子的有效传递。根据器件的发光颜色来划分,蓝光、绿光和红光分别对应不同的材料。相对于高性能的绿色和蓝色发光材料而言,红色发光材料的进展明显落后。与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具有更高的物理强度、良好的加工性、机械性和稳定性,另外用喷涂的方法易于成膜从而实现大面积生产。金属配合物介于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既具备了有机物高荧光量子效率的优点,又有无机物
3、稳定性的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一类发光材料。OLED 有机发光材料生产流程可以分为中间体,前端材料,终端材料三大阶段。中间体是合成有机发光材料的化工原材料或化工产品,通过一步或多步的工艺合成前端材料。前端材料的工艺技术壁垒较小,纯度标准较低,但无法直接供应给 OLED面板厂商使用。终端材料由前端材料通过多次升华提纯后得到,纯度要求在 68N 以上(99.9999%-99.999999%),技术门槛较高,可直接蒸镀到基板上进一步制造 OLED 面板。在OLED面板成本中,有机发光材料约占9.90%的份额。作为业内主流量产方案的小分子材料已发展出三代不同的技术方向第一代荧光材料,第二代磷光材
4、料和尚未商用化的第三代 TADF 材料。由于发光性能要求的持续提升,产品迭代周期一般在两至三年左右,业内材料厂商需要不断开发更好性能结构的发光功能材料,通过持续的创新来维持产品的竞争力。发光功能材料按照发光颜色主要分为红、蓝、绿三原色,蓝色材料主要在第一代荧光材料体系中,存在发光效率低和寿命短的明显短板,但目前由于研发难度较高业内仍在寻求解决方案,期待通过第三代 TADF 材料的研发攻克蓝光材料的缺陷问题;红色材料和绿色材料相对成熟,主要处于第二代磷光材料体系中,目前的研发技术能基本满足器件的性能要求。考虑到长波发光材料在检测、传感、光通讯、夜视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用途,未来红色材料将进一步往深红色发光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