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在能源领域,从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约占我国能源消耗的70%)为主,转型到以太阳能、风能、水电、核能、氢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此外,还要建设电网互联网,大规模、跨区域的电力传输和交易网络,从而能够应用光伏和风电等清洁发电技术、优化清洁能源配置、提升能源系统安全等。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研究显示,2060年前中国能源系统累计投资将高达122万亿元,这其中,清洁能源的投资占比47%,能源传输投资占32%,能源效率投资占12%,化石能源投资占9%。2020年我国新增的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大约为5,637万、1,323万、112万、7,167万
2、和4,820万千瓦,投资额分别是553亿元、1,077亿元、378亿元、2,618亿元和618亿元。两者合计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9,000万千瓦,投资超过5,200亿元。由此可见,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预测推算有其基础,为了实现碳中和,未来40年清洁能源平均每年需要1.5万亿的投资,这其中没有包括能源传输和能源效率等其它投资。 有些企业主营业务未来可能逐渐萎缩:随着与碳达峰与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尽管未来对煤炭发电、炼钢长期仍然有需求,但是煤炭用量可能逐渐萎缩。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随着越来越来金融机构可能停止为煤炭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很多煤炭企业未来融资
3、和经营可能面临很大挑战。 有些企业生产成本可能受到较大影响:钢铁企业是其中之一,例如2020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销售收入超过4.7万亿元,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估计,该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中国钢铁产量占2020年全球约57%。由于中国当前城市化率大概只有60%,对比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市化率差距还很大,以及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国内钢铁需求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实现碳达峰肯定要求钢铁企业减少炼钢所产生的碳排放,或者通过碳交易所购买碳排放配额,这些毫无疑问将提高炼钢企业的成本,从而可能导致钢铁产品涨价。除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受影响的行业还有建材尤其是水泥、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石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