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常态下新常态下我国碳排放达峰我国碳排放达峰形势分析形势分析 随着 2016 年 10 月 4 日欧洲议会全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欧盟批准巴黎协定的决议, 巴黎协定已经具备正式生效的必要条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10 月 5 日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将于今年 11 月 4 日正式生效,并呼吁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全面执行巴黎协定 , 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增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巴黎协定在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 2 度温控目标政治共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 1.5 度的目标,并建立了以国家自主贡献为核心的新的责任分担
2、模式。但是,从相关研究看,综合各国国家自主贡献得到的全球排放路径仍难以满足全球 2 度温控目标的要求,因此,推动各方进一步提高减排力度将成为新形势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全球 2 度温控目标下我国的碳排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能源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形势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工作建议。 一、一、全球温升全球温升控制目标控制目标对我国的碳减排路径的要求对我国的碳减排路径的要求 2 尽管全球已就2度温控目标达成政治共识并在巴黎协定中进一步强化,但相关研究显示,按照当前全
3、球碳减排努力水平测算,实现“2度温控目标” 面临很大挑战。 按照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结论,要实现“2度温控目标”,全球累积碳排放空间已不足1万亿吨CO2,若按照当前的年排放水平这一排放空间将在约30年内耗尽;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到2030年应在2010年水平上下降040%,到本世纪中叶应在2010 年水平上下降40%70%,到本世纪末应减至近零排放,而1.5度目标的减排要求则更加严苛。目前,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要求,绝大多数国家提交了包含其未来10-15年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国家自主贡献”。按照公约秘书处的初步测算,即使各国均能
4、实现自主贡献目标,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也将达到567亿吨CO2当量,较实现“2度温控目标”成本最优路径下的排放限值高出约87亿吨CO2当量(即高出约19%)。 根据笔者对我国碳排放空间的测算分析,如果各国共同分担弥合与“2度温控目标”的差距,即使按照“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均等”这种较为有利于我国的分配方案,我国碳排放也须于2020-2030年间达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 (以下简称 “碳强度” ) 相对于2005年需下降68%78%,2050年碳排放需回到1990-2005年间排放水平。这一减排路径要求我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2030年左右达峰的基础上,加快推动经济、能源等领域的深度
5、低碳转型并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 3 二、二、新常态下新常态下我国碳排放达峰形势分析我国碳排放达峰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体量大、能源消费多、碳排放总量高的特征明显,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7%左右1,仅能源活动和水泥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接近OECD国家碳排放量的总和。一方面,两度温升目标的实现要求全球尽早达到峰值,而全球碳排放峰值的出现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在全球碳排放空间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我国碳减排的国际压力无疑也将日趋增大。另一方面,考虑到强有力的碳排放控制能在空气污染治理、减少水资源消耗、人体健康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协同效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碳排放尽早达峰已成
6、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经济、产业和能源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碳排放控制也面临新的形势,有必要根据加强对碳排放达峰形势研判,识别碳排放达峰的关键因素,并及早开展相关工作部署。 总体来看,我国碳排放达峰面临以下新形势。 经济和能源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我国碳排放达峰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和能源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我国碳排放达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全球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普遍低迷、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于2014年启动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等适应新常态路径,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加快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的孕育成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国内生